第二百四十六章:未来老丈人(1 / 2)

诗社那儿,已经成立了一个审稿的评鉴团队,都是请来的一些大儒和名士,陈蓉好说歹说才拉来的,随着诗社的影响力增大,也有一些大儒愿意掺和进来,交叉进行审稿,确保文稿的质量。

某种程度,陈蓉这个家伙是个很会来事的人,他总能有一些新奇的影响,再加上王方这种商贾出身的人,聚在一起,总有稀奇古怪的想法。

譬如专门开辟斗诗的专栏,上一期公布下一期诗词的征稿,譬如第三期,最后便注明,四期的诗词将以时下很热的四季为题,所以这一期,诗词的专栏里几乎都是同一种诗词,这种诗词和平素那些精美的诗词汇编不一样,题目不同的诗,很难分出太多的高下,而同一题的诗,大家各自拿出看家本事,却容易分出高下,而且更有一点竞技娱乐的意思在,等到发售出去,也容易让买书的人有更多的话题,总会有人觉得这首诗好,也会有人觉得这首诗不尽如意,怕是又要有的争了。

八股文章也是太白集的重点项目,几乎每期,都要汇编二十篇佳作,不过却是不能同题了。

因为八股文章对于读书人来说,便相当于后世的考试资料,知识含量越丰富越好。

当然,应叶春秋的提议,书里还有一些类似于简讯的栏目,主要是说一些读书人事迹的,譬如某某生员,家境贫寒,却不肯放弃读书,如何孝顺父母,最终中了生员云云。

又或者某生家中父母病了,终日在床榻一侧照料,不敢宽衣解带之类。

还有某地修学,某生拿出了平时积攒的银子。

本来陈蓉和王方对这些并不看好,不过第三期刊印出来,效果反而出奇的好,一方面,这种扬善的短讯,颇有些褒扬善举的意思,带有一点社会责任的性质,连学官们都开始说好,地方的官吏,也乐见其成,这就使得太白集与地方官府和学官有了一些牵连,甚至有各县的差役,奉着各自父母官的命令跑来诗社,说一些本县的善举,昨儿就有余杭县的公差来,说有某人修桥铺路,花费巨大云云。

除此之外,生员们其实也爱这个,人嘛,总是爱模仿的,无论这只是一时有感而发,还是因为其他缘故。报社总会收到一些寄送来的碎银,其实都不多,都是希望是将这些钱送给那贫寒的书生。

别看只是一个很小的栏目,效果却是奇佳,甚至一些事迹,也能成为某些话题,引起各种议论。

叶春秋在工坊里走了一遭之后,便和王方打了招呼告别。

王方虽然请了叶春秋来,本来是要作陪叶春秋到处看看的,结果才进去,就各种俗事缠身了,有匠人跑来说雕版出了问题,他便急匆匆的赶去解决,还没歇下,又说某某书铺的人上门来了,非要加大供货量不可,说要闹起来,他又赶去安抚。或者是哪里的油墨进来,出了一些问题,质量低劣,他便气冲冲的去,叫了人,将油墨送回去退货。

结果本来是和叶春秋打好关系的举措,却成了叶春秋一个人瞎晃悠,见叶春秋要告辞,王方这才放下了手头的事,道:“春秋,哎……真是惭愧,倒是怠慢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