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修整后,黑风军就包围了蕲州城,看着上面稀稀疏疏的士兵,甚至很多是被抓来的壮丁,眼中充满了茫然和惊慌,魏武知道蕲州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
魏武道:“工兵铲,巨盾,炸药包,要百斤和十斤的。”
随军工匠闻言,将工兵铲、巨大的铁皮木盾和数个炸药包绑在一起搬了上来。
“明王,你是要?”
“不值得让兄弟们白白牺牲,我来实地演示炸药包是如何用的,此城我一人可破。”
魏武慷慨大笑,随即一手持由实木大门和铁皮制成的简易巨盾,一手拿着数百斤的炸药包健步如飞,以比战马还快的速度疾驰向城门!
“快射,滚石、滚木都给我扔,不要让他接近城墙。”守城的偏将虽然不知道敌人为什么只派出一人,但亦不敢大意。
城墙上稀稀拉拉的箭羽根本无法阻挡魏武前进的脚步,一跃数丈跳过拒马和护城河,轻松闪开滚木礌石来到了城门下。
两下就在城门下的地面铲出个大洞,将百斤炸药包扔了进去,一阳指隔空点燃引线,头也不回的纵身远去。
“他想要干什么?难道想凭借一个人打开大门?”偏将很疑惑,就算是绝世高手,也不可能靠内力打破铁皮城门。
轰隆隆!
还未等他仔细想,巨大的爆炸声从下方传来,猝不及防之下偏将直接被剧烈的摇晃摔倒在地,一道道裂痕出现在城墙上。
“完了!”
偏将面如土灰,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如此巨大的声响,城门肯定是保不住了。
果不其然,城门以及残破不堪,一扇大门已经不翼而飞,另一扇也只剩下上面一半。
魏武冲进城里,用巨盾挡住弓箭,数个十公斤的炸药包被他准确的扔入人群,轰隆声中血肉横飞。
“杀啊,城门已破,大家随明王冲啊,第一个进入蕲州城者,就是黑风军第八位将军。”
刘黑子大吼着冲了上去,在他后面是如潮水般的士兵,所有人眼中都充满了狂热和无畏。
不消半日,蕲州城就已经被黑风军拿下。
待稳定后,魏武开始下达命令:
“徐达、彭和尚,你们带兵攻蕲水(浠水),他们已经有了防备,这将是一场硬仗,不要吝啬炸药包,胜利后时刻注意黄州的动向。”
“常遇春、张泰,你们带兵清缴周围村镇的豪强和征兵,记得询问当地百姓,如果他们恶事不多,交出一半钱粮可以饶他们一命,带着他们的族长来这城里,我要好好款待他们。”
“朱元璋带兵把城里的蒙人揪出来杀了,至于色目人,恶事不多者可以编入军队。”
“刘黑子,你来抄家,把所有的豪强全都请来,今晚我就要肃清蕲州的乱像。”
夜晚,城里的豪强在上千黑风军的包围下,大刀长枪的寒芒下,颤颤巍巍的被请了过来。
然后就是老一套。
下药、威逼、恐吓!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有了经验,做起事来也是一气呵成,魏武杀了一大批肥羊豪强,剩下的通过移魂大法催眠、种下心理暗示。
至此,蕲州城从上至下都被他收入囊中,固若金汤。
几天后,魏武奇袭黄州,将蕲、黄二州全部收入囊下,拥兵数万。
而这个时候,徐寿辉才带着东拼西凑的千余士兵姗姗来迟。
现在还年轻,没有称王之心,只是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徐寿辉见到这一幕心服口服,带着兵马归于魏武旗下。
……
而在魏武攻略蕲黄之时,迟迟没有消息的韩山童、刘福通两人又干了一件大事,他们带着残余义军回到颖州(安徽阜阳)界首,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发动了数万黄河民工起义。
因为有无数黄河民工,起义的声势远比蕲州这边浩大,迅速攻克了颍州城。
随后西进河南,占朱皋,据仓栗,拥兵十万,大有侵吞豫南之势,引得大都震动,元惠宗急忙遣大军平叛。
与雄据湖北东北角的黑风军遥相呼应,掀起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燃起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同年八月,芝麻李,彭大等八位明教基层义士为响应韩、魏的起义,在萧县歃血为盟,夜袭徐州,放火烧城,仅靠八人就引得城中大乱。
在第二天,人心惶惶之际,又以红巾为号,竖起反元大旗募人从军。
因为徐州也是修治黄河的地区,民工众多,响应者云集,短时间内募兵十万,占领了徐州及治下诸县。
数月后,王权、张椿等人也响应起义,攻占邓州、南阳,称“北琐红军“;孟海马等攻占襄阳,称“南琐红军“。
而郭子兴也鼓动数千青壮在濠州起义,数万百姓响应,兵危滁州各县。
除了他们,还有无数仁人义士、江湖豪杰在神州大地各处起义,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依然让蒙元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使得魏武有了更多的时间发育。
魏武谨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猥琐发育,并未和韩山童争起义首秀之功,双方的联盟也是以韩山童为首。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认为得中原者得天下,而中原者,即河南省及其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等黄河中下游地区。
在韩山童为了占领中原攻打蒙元重兵把守的河南,与蒙元主力打得难解难分之时,魏武则开始了南下政策。
他兵分三路,主力由刘黑子和常遇春为首,南下横扫江南;一路由张泰和徐达带领,西进收服武汉;最后一路由朱元璋和汤和为主,北上支援韩山童和刘福通。
是的,支援韩、刘。
只有他们活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强,蒙元才没有闲工夫管南边的破事,才能让他更有时间经略南方。
而且韩氏父子对明教可谓是忠心耿耿。
原著中,韩林儿被丐帮绑了,威胁其父投靠丐帮,韩山童宁愿自己唯一的儿子死都绝不叛离明教。
至于他的儿子韩林儿,更是明教教主的铁杆粉丝,同样誓死不投丐帮。
这样的忠义之士,只要他成为了明教教主,就可轻松将他们收入麾下,当然要支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