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四三四章 扩大延续了的索姆河会战(2 / 2)

风起北方 六零山人 2449 字 2022-06-11

法军方面,已经是上将的尼维尔司令官更加的意气风发,决心将“尼维尔”进行到底。为了解决因为大战需要修养的第十集团军和中国远征军退出后的兵力空缺,司令官将一直游弋在后方做机动力量的骑兵一个军调了上来,并从准备北上佩罗纳的部队中抽调了一个集团军三个军九个师十余万的步兵,安排渡过努瓦永附近的圣康坦运河,进入索姆河南线。尼司令官的想法是,这一地区的德军第八集团军已经损失了一大半的兵力,剩下的也有三分之一带伤,只要自己的部队行动速度够快,就能在德军新增援部队到来之前,击溃胡蒂尔的第八集团军。所以,骑兵部队就很有必要出现在这里;这也是他调派骑兵第四军(预)上来参战的原因,法军没有英国人的骑兵多,所以用起来要谨慎一些。

德国方面,因为第八集团军的失败,参与亲自指挥的军需总监(本来是副总参谋长,但鲁登道夫却喜欢人家叫自己军需总监)鲁登道夫被迫对自己之前的计划“鲁登道夫攻势”进行调整修改,以便发动新的攻击。至少要把损失惨重的第八集团军像后面撤一撤,再给七补充兵力,恢复元气;第八集团军原先在东线作战,最早的司令官可是兴登堡,鲁登道夫也是该集团军第一任参谋长,关心该集团军那是自然的事情。

只是,对方没有给鲁登道夫很长时间的调整机会,两天时间之后新的攻击就开始了。鲁登道夫也只能在这两天时间内,将原本属于南方太子集团军的第五、第十五两个集团军补充给第八集团军,被打残的第十九、二十两个军的少量部队,直接撤回了国内休整。尽管补充了部队,鲁登道夫还是命令胡蒂尔的第八集团军后撤,离开圣康坦运河东岸六公里。

与此同时,德军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十集团军这奉命想对面的英法联军差不多同样的部队发起了反击,冯·贝洛将军的十七集团军则紧守索姆河与沈康坦运河的交汇处蒂尼蓬和阿尔唐普一带,以防止法军从那里过河,威胁德军侧翼。此时的天气,法国大陆已经春暖花开,气温回升,守住每一条大河,都是必须的。北线的英法联军虽然又主动发动了进攻,但是之前他们却经受了德军重大打击,一度后退超过六七公里,最远处近十公里。“鲁登道夫攻势”的主要目标就是北线的英法联军(以英军为主),所以从战役一开始他们就经受着德军的不断打击;中间的停顿,也不过是让他们喘了一口气而已。

随后在中国远征军胜利消息的刺激下,黑格元帅不得不下令再次进攻,但进攻的力度,说实在的,并不怎么样。好在尼维尔北上的第一支援军抵达了战场,接替先前损失比较大的英军加夫将军第五集团军一部阵地,这才让这次的进攻有了一些起色。英军第五集团军所属第十九军在防守南博尼和阿蒂一带时,在德军冯·贝洛将军的第十七集团军和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的第六集团军双面夹击之下,不但丢失了大片阵地,人员损失也是极为惨重。一个军三个师能收拢回来的士兵,也不过四千余人而已;战后该军军长温斯顿·斯蒂夫也不知所踪,集团军司令官加夫将军让黑格元帅好一顿臭骂。

加夫将军也是有苦难言,事先并不清楚对面的德军兵力会增加那么多。情报表明德军虽然从东线有调动兵力到西线,但基本上都去了南面的凡尔登战场,或者更北一些的杜埃战场,没有情报显示德军在自己十九军对面有增加兵力的迹象,怎么就突然出现了好几倍于己的德军呢!自己一个军,面对对方突然出现的差不多六个军的攻击,想想这个数据和过程就知道结果会怎样。可怜的斯蒂夫,到现在还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体生死未卜;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加夫将军不愿意去想,那就是,斯蒂夫可能已经成为德军的俘虏了!

历史上的索姆河战役在去年的十一月份就结束了,但这一时空却延长到了第二年,战役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参战国中多了中国这么一个新生力量,这又是一个不一样的索姆河会战!

新到达杜埃战场的是法军第一、第一〇五两个由殖民地士兵组成的军队,他们归属于法军后备第十五集团军。这是一个新组建的集团军,除了一个骑兵军之外,其余三个军全部都是法属圭亚那、法属西非、法属赤道非洲、摩洛哥、法属索马里、马达加斯加等地的士兵组成;值得一提的就算是,法属印度支那(柬埔寨安南老挝)的青壮也被法国人组建了一支军队,就是该集团军的第一〇四军。这支新来的法军第三十五(预)集团军,被安排到了原英军第五集团军十九的位置,接替十九军的阵地,并协助防守英军罗林森将军第四集团军第三、第十五军的阵地。

基于德国人出色的情报系统,法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到达杜埃战场的消息,第一时间就到了鲁登道夫将军的手里。对此,老将的心思飞快的旋转起来,显然,新到法军是一颗软柿子。他立即命令四个集团军猛攻当面之敌,有将后面的德军预备第六、九、十四等三个生力军调上前线,准备用来对付法军三十五集团军一部,用最快最短时间将这个软柿子捏烂捏碎。鲁登道夫将军知道,尼维尔的后续部队正在赶来,如果不趁这支法军刚到,战场形势不是很了解的时机将其消灭掉,后面将不再有这个机会。

所以,由一些上了年纪(四十余岁)的德国人和养好伤的士兵组成的预备役三个军,就被快速的从后方调往前线。到达战场之后,每一个连队都有熟悉战场地形的士兵带领之下,没有经过任何的炮火准备,就对当面还在挖掘工事的第三十五集团军发起了猛攻,最先接战的是由法属印度支那士兵组成的一〇四军。

鲁登道夫这一次仓促的,没有经过任何事前准备的突然攻击,让法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吃了大亏。被攻击之后的殖民地军队士兵,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像样的抵抗,就一窝蜂的向后逃窜了,跑在最前面的就是法属印度支那一〇四军的士兵。不是说这些士兵战斗力低下,而是被洋人吓习惯了的这些东方人,心里面对洋人有一种天生的畏惧,如同清末时期天朝的百姓,面对洋人就感觉低人一等。

逃跑的一〇四军和后方得到消息赶来支援的一〇五军在战场上相遇了,然后就是相互的冲撞,让战场局势更加的混乱不堪。随后,骑兵第五军也赶上来了,但他们的马刀骑枪却派不上什么大用场,马匹又放不开冲锋,反而被乱兵裹挟着后退。这一仗,三十五集团军人员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但阵地却丢失了不少,让英军司令官黑格元帅气的又扔了几个杯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