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越是不争得到越多,赵俊的算计(1 / 1)

赵俊又说道:“为了更加公平,大伯、叔叔、姑姑,你们每一家,第一次先拿一件东西。”

“然后再开始第二轮,每人再拿一件东西,最后剩下两件,归我。”

“顺序嘛,就长幼有序,从大到小。”

“大伯、大姑、二姑、三姑、三叔、小叔、小姑,这个没意见吧?”

“行!没问题!”众人都纷纷点头,感觉这样很公平。

只是赵俊大姑说道:“可是这样,小俊对你不公平!”

“你也应该,按顺序选东西。”

“按照你爸的顺序,你应该排第三。”

赵俊笑着说道:“大姑,这样不行,不公平!”

“这些东西的价值,我是知道的!”

“要是我第三个选,你说我是选最贵的,还是最便宜的?”

“免得一家人,以后为了这事起矛盾,我还是最后,大家选剩下的我要!”

“要是这样,最后还有价值昂贵的古玩,落入我手,各位叔伯姑姑,只能说是天命,而不能说我作弊!”

“你们说呢?”

听到这话,赵俊的大姑,二姑也不多多嘴了。

却是,如果,按照正常顺序,赵俊得到价值高的东西,难免大嫂和小弟妹不会说话。

但要是,众人选完,剩下的给了赵俊,最后东西要是值钱,大嫂和小弟妹,任何人都无话可说。

那可是让你先选,选剩下的,怪不了别人,只能怪自己没那个命,怨不了别人!

显然赵俊这孩子,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此下策。

赵俊的大姑和二姑,想明白了,也就不再多言。

首先,是赵俊的大伯,从里面选东西,赵俊的大娘,一把把里面最大的那个瓷器,抓了过来。

这件瓷器,高得有五十公分左右,是里面体型最硕大的。

这看得唐月莲暗自着急,但是她眼角一撇,却看到自己儿子,一脸镇定的在那里,一点都不着急,她反而镇定了。

然后轮到赵俊的大姑。

赵俊大姑想了想,就从瓷器当中,拿了最小的那一件,这让赵俊颇为惊讶。

心中想到:“自己大姑,倒是个有福的人。”

当然,这也和对方不争,有关系。

赵俊很明白,自己的大伯,这些人的品性。

而且也知道,他们是农村人,对古董这东西懂得不是太多,可能认为越大个的越值钱。

所以,赵俊在里面放的这一堆东西,非常的有特点。

这些东西呢,基本上越小的越值钱,看起来越不值钱的越值钱。

赵俊就很明白,他大姑拿那个小的,就是认为小东西不值钱,她想把更值钱的,留给其他的兄弟姐妹。

一个呢,是大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心疼底下的兄弟姐妹们。

二一个呢,可能也是大姑认为,自己能分到东西就不错了。

因为按照村里头的规矩来说的话,闺女是没有资格分家产的。

现在她们有资格分一份,也不好意思拿最值钱的。

所以,她大姑选了最小的那件东西,然而却不知道,恰恰是,那件东西最值钱。

那是一件成化的斗彩葡萄纹杯,单件价值,一千四百万到一千八百万。

具体能卖到什么价格,看什么人买;或者在拍卖会上,能拍出什么价格?

这个价格,可不是赵俊随便瞎估的,而是找专家看过的。

赵俊买了一批,这种高仿的明成化的斗彩杯

用时间加速成,明成化时期的之后,找专家看过了,这是当中最不值钱的一只。

对方的估价也是一千四百万到一千八百万。

当时,对方还出价一千六百万,想买下来呢,赵俊没卖!

至于其他的几只,更值钱,就不敢拿出来了。

毕竟太值钱了,万一哪一天,让这些叔叔伯伯们都知道,就怕又闹出什么乱子?

因为其他的杯子,随便拿出来一个,怕是都比这十六件东西合起来,都值钱。

唐月莲一直在暗自观察自己儿子的表情,看到此时,儿子见到他大姑,拿起那个最小的杯子,反而露出惊讶的表情。

她心里就咯噔一下,心想道:“莫不是这玩意儿,很值钱。”

然后又轮到赵俊的二姑,同样的,赵俊的二姑,又从这堆东西里头,选了一个体型很小的碗。

这让赵俊不由得笑了,因为那间碗的价值,在这所有的东西当中里,能排到第四。

同样的,他二姑,估计也是想把值钱的东西,留给别人。

然而她们越是不争,最后得到的却越多。

这一点,赵俊也是非常的喜欢。

因为在几个叔伯姑姑当中,大姑二姑最疼他,他也希望两个姑姑,能拿到比较值钱的东西。

这也是赵俊早就想好的,几个人的表现,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是再清楚不过了,他的大伯和小叔两个人,虽然还很好,但是大娘和小婶子,比较斤斤计较。

她们是农村妇女,又不明白古董物品的价值,可跟体积大小没关系。

她们一向爱占便宜的性格,肯定会让她们,捡着大个东西拿。

那些东西,反而并不是最值钱的。

大姑和小姑比较谦让,肯定会选体积比较小的东西。

至于他三叔和三姑,主见不多,向来都比较听他大娘的,事事老是跟着他大娘一起。

所以十有八九,会学他大娘。

而他小姑,跟小婶子的关系很好,估计很可能学他小婶子。

而其实,这些东西当中,还有一件最小的,那就是一个鼻烟壶。

不过呢,这个鼻烟壶是和田玉的。

玉向来比较值钱,所以他大姑和二姑,可能认为那件东西,也比较值钱,所以没拿它。

很快,各家都分完了东西,最后就剩一尊佛像,和一个小瓷碗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