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1 / 1)

不常发怒的人发怒才是件可怕的事情。

太上皇因见了甄老夫人而近来格外软顿的心肠,顿时就被太后的怒火激的硬了起来。

不过论起生气来,皇上才是最生气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贾珍在酒桌上口无遮拦拉着某亲戚薛蟠就说道:“这回的事儿也不是在我这才开天辟地第一桩只看咱们当今圣上继后无子现在不也命其退居尚景宫了吗。”

皇上在贾珍嘴里,直接成为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上梁,气的鼻子都要歪了。

他私下对着儿子咆哮:“什么混账东西还敢拿着朕说话!语涉天子哪有一点做臣子的本分!”

辛泓承在下面站着,看着自己亲爹简直要喷火了,于是便把心底的公道之言压了下去。

其实这也是官宦人家的通病眼睛都盯着皇宫里,比如皇上最近露出节俭的意思,大家也都一窝蜂跟着走简朴路线皇上露出高兴的意思下头各省就开始变着花样送祥瑞。

杨皇后虽然是自己要求退居的,但外人也只看到皇上几道颇为严苛的圣旨,连宫室都不给人家修缮一番于是下头臣子难免上行下效。

对比一下贾珍觉得自己还挺仁义的呢:起码还是尤氏管这家仍旧也享受着正妻的待遇,那不比皇上强啊。

皇上咆哮过后正好太上皇命太监来传旨向皇上说明不必顾念旧臣情义只管严肃处理后皇上连说了三个“好”字当场就让秦戊磨墨。

并且直接把太上皇口中的秉公严肃处理换成了从重处理。

“罚重罚!”皇上开始蘸笔:“朕瞧着这宁国府的牌子也很该摘了,本就是个三等将军,哦,对还有这世袭的三等将军,朕看着也很不必再留了。”

又见辛泓承戳在跟前,皇上不免问了一句:“宁荣二府系出一脉,太子妃又是在荣国府长大的……”

辛泓承连忙替媳妇打包票:“宁国府家风不正,太子妃自从养在史太君膝下,除了年节拜见,几年间都未踏足过宁国府。”

顺便介绍了下宁国府嫡出姑娘贾惜春出家的前因后果:“其实这件事,儿子倒是早有耳闻,只说觉得此事难以入耳,根本不必说给父皇听。”

“他们家姑娘从小跟太子妃一起养在史太君膝下,倒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见宁国府内闹得不堪,便直接住到牟尼院去了。史太君和太子妃都曾让人去送过东西,也算是默许。可见都是瞧不上宁国府的,无奈是祖宗一脉罢了。”

辛泓承倒也没想到,宁国府敢直接挑衅社会制度礼仪。

可能是真爱上头吧,他感慨了一下。

此时贾珍正老老实实跪在祠堂里。

贾敏并几个族内耆老坐在上首。

几位耆老都是旁支,都顾忌着贾珍是族长还不太敢说狠话,是负责在旁边叹气摇头,做痛心疾首状配合贾敏斥责贾珍。

贾敏却是怒火滔天:“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你做的好事!”

贾珍垂头丧气。

贾敏脸色霜寒拍着椅子的扶手道:“来人!去城外请人!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敬老爷竟还在城外和道士们胡羼,一味好道,只知烧丹炼汞,任凭儿子将宁国府翻了过来也不管,难道非到来日抄家灭族才肯出来吗!那我看他阴德不修,也做不成个神仙!”

她再次体会到了做贾母的好处,家里举目四望都是晚辈,别说贾珍跟宝玉一辈,是孙子辈分,连宁国府现存最高荣誉领导人贾敬,也是侄子辈,大可以痛骂一番。

贾珍深知父亲不理外头的事儿,才敢兴风作浪,可一听贾母要派人去请贾敬,也是魂飞魄散。

贾敬也不是从小儿就看破红尘出家追求长生,相反他算是贾家这一辈比较出挑的,在读书上比贾赦贾政要强,起码人家是正儿八经乙卯科进士。

后来误入“仙途”又是后话了。

当日他年轻的时候,管教贾珍也是下狠手的,打儿子就像打贼,贾珍也是怕死了自己老子,战战兢兢度过了十几年的岁月。然后一朝解放这才释放了天性,胡作非为起来。

到底贾珍不在朝做官,见识就短浅,还以为宁荣二府是当年有两位国公庇护的好日子,由着下头儿孙富贵享乐,什么事都兜得住。

何况在他看来,这只是他内宅私事,瞒着长辈们也只是怕挨骂,哪里想得到会落得被御史参奏的下场。

此时宣合帝的批文虽是没下来,但贾珍一听御史上书,也已经吓得软了骨头。

他可还记得二房当日就是因为御史上书,才被分家导致今日落魄,连着王子腾都被逼出了京城,何况是他!

于是一头叩到荣国府来求史太君。

贾敏恨不得把茶杯砸在他脑袋上:宁国府的烂糟事是男女关系方面的,贾敏再恶心,素日也不得不装着看不见,不肯闹出来牵连两府姑娘,尤其是黛玉的名声。

于是这两三年往外走动,特意从来不跟尤氏一起,自己也勒令邢夫人王熙凤等格外注意言行,不许露出跟宁国府的亲近之意。

果然外头人一听宁国府虽然撇嘴,但一听姑娘们都养在荣国府老太君膝下,也就肯点头。

毕竟史太君还养出了一位太子妃,这是皇家盖戳认证的姑娘。

太子妃入宫后又侍疾纯孝,而后当家理事,在宗亲中一贯名誉颇好。

可如今,宁国府的烂事被御史一朝戳破,贾敏真是怒不可遏,深悔这两年只将心思悬在女儿身上,只撕撸清楚跟二房的干系。又想着若是三年两分家,难免惹人恐人议论贾家分崩离析,倒是轻纵了宁国府去!以至于今日,宁荣二府一起丢脸。

鸳鸯还是第一次见这位“史太君”暴怒,这两日也吓得噤若寒蝉。

王熙凤从前跟尤氏秦可卿婆媳两人关系良好,甚至还替宁国府办过丧事,现在想起来更是不安,直接躺倒装病躲过去,生怕在老祖宗跟前转悠,让她想起旧事。

邢夫人则战战兢兢捏着帕子上岗管家,还把在安静绣嫁妆的迎春也抓了出来帮忙。

贾珍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此时哭得涕泪横流:“老太太教训的是,是侄孙瞎了眼猪油蒙了心,那日吃多了酒,叫她们姐妹一哄,就做成了此事。”

然后又磕头:“只是俗话说得好,胳膊只折在袖子里,侄孙如今并无本事料理此事,还请老太太请太子妃娘娘说与殿下,好歹施以援手,也不叫朝臣看了太子殿下亲戚的笑话。”

若鸳鸯在,定会给贾珍写个“服”字:这几句话说的,真是在贾敏的雷区里反复蹦迪。

果然贾敏直接立起身,险些将拐杖直接戳到贾珍头上去。

“亲戚!咱们府上是哪门子的亲戚!太子妃姓林不姓贾!便是我这老太婆有幸养育了娘娘几年,尚且不敢以亲眷之名常入宫探望,无诏一概是不进去的!又何况宁国府!便是宫里多有赏赐,也是天家仁厚的恩典,谁知太子竟添出这么些个亲戚来!”

“谁是他的亲戚?他正经的母家亲戚钟侯爷刚领了浙江督军的位置为国效力,他养母杨家的亲戚也在西北多年为皇上平定山河,多少杨家男儿葬在西北土地上,这些才是他的亲戚!我倒不知,太子在京中何时多了你这么个停妻再娶,胡作非为的亲戚!”

一番话只把贾珍骂的抬不起头,连声痛哭。

只在心中想着:果然史太君为人精明心狠,这会子就想撇清的干净。可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来,难道你说无关就无关了?

宁国府被人弹劾,荣国府就好过了?太子妃的名声就好听了?早晚是要伸手管的。

贾敏继续催促道:“去请敬老爷的人呢?一早我不就打发了人去吗?如何现在还没个音信。”

贾珍眼前一黑,心中愤懑:合着刚才你说要请我爹回来都是诳我的,竟一早就让人去了!

正说着,只见外面连滚带爬的进来一个小厮,叩头道:“老太太,珍大爷,出大事了!”

皇上痛快地处置了宁国府,让秦戊出宫宣旨后,心情就转好了许多,开始问儿子双夷国之事。

此事是辛泓承经手第一件朝政大事,他自然也格外上心,驿站来往不绝的加急送信,一应消息就只比浙江晚两三天。

“钟侯爷并左侍郎已经亲自将玉成郡主送入原西夷国京都,并赎回了南安郡王与甄应奇。”

据说这位甄家二老爷,见是心爱的女儿亲自来和亲,父女相见即是永诀,当场就晕了过去。

还是钟侯爷让人把他抬回来的。

新任的双夷国国王,见天/朝送来和亲的郡主竟是这样身份贵重,才貌双全的女子,也有些意外。

又见钟侯爷等人虽是戎装上岛,但除了带着二十亲兵外,并未大军压境,便也放心的将人质交了出来。

钟侯爷是戎马一生的人,不擅长外交,何况语言不通,就做了个背景板。倒是辛泓承挑出来的兵部左侍郎,天生的外交家不说,还对这次的任务格外上心,提前自学了些东夷国的话语,跟这位国王交谈甚和,宾主尽欢。

甚至走的时候,还收获了国王倾情赠送的两位东夷国美婢。

这位野心甚大的国王私下还拉着左侍郎的手,真情实感道:“本王一统两国,如今又得了天/朝的认可,自然要在海上做出一番事业来。只是当日本王恐天/朝天子震怒,所以许诺了五倍的贡奉……可大人您也看到了,前西夷国臣民,对我东夷国抵触甚大,至今各处都在起义。逼的我这国王不得不亲自坐镇西夷国土,都没再回过东夷。想必大人也知道,这用兵就是烧钱,我实在是有些贡奉不起。”

他出手就是两匣子至臻至美的宝石:“听闻大人官至兵部左侍郎,还请大人来日为我说说好话,请天子减免一部分我国的贡奉。”

左侍郎心道:合着连出贡奉都反悔了,真是不知所谓。

当然面上还是沉吟再三,然后郑重收下了对方的宝石和美人,表示自己会酌情向皇上求情。

礼照收,状照告,左侍郎转头就告到了辛泓承这里。

辛泓承转述给皇上听,皇上也嗤之以鼻:“那便不必他奉上了,朕亲自派人去取!”

这样贪心不足的人,今日敢要郡主减贡奉,来日真的强大了,只怕就敢觑着这里的土地好,反口咬下中原一块肉来。

辛泓承点头:“不过他存着这样的心思,倒是对玉成郡主极为礼待横竖礼待和亲郡主又不费多少银钱,能借此讨好我朝,免些贡奉让他有财力继续镇压西夷国才是正经事。”

皇上便道:“快刀斩乱麻吧,正好趁他压不住两国内乱时动手,也轻省些。”

辛泓承想起甄然来,难免叹息:“父皇放心,最想要动手的,就是玉成郡主本人了。”

父子两人正说着,只见秦戊回来,手里还捧着那卷圣旨。

皇上的脸就拉下来了:“你如今当差胆子倒是大,朕的圣旨也没有颁下去竟拿了回来!”

秦戊连忙“噗通”就跪了。

“皇上,奴才刚到宁国府门口,就听说宁国府敬老爷忽然暴毙了。奴才便不敢宣旨,连面都没露就回宫来,请皇上裁度这重罚宁国府的旨意是是否照旧宣。”

皇上和辛泓承俱是吃惊:这么巧,贾敬居然今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