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直到此时,明东双方都还没有宣战,战争其实尚未开始——因为明东双方都在尽量向高丽集结力量,准备必然会到来的战争。
明军方面,在辽东和鲁省分别成立一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包含两个步兵师又两个旅(一个步兵旅一个独立炮兵旅),兵力6万人。
此外,明军在高丽还有一个师又一个步兵旅和20个营的练军,兵力三万多人。
而东瀛方面,第二个高丽作战军正在通过海路迅速登陆高丽,一旦完成运输任务,东瀛在高丽也将拥有十万大军。
两国正在静静等待摊牌的那一刻。
……
884年6月15号。
一支舰队静悄悄靠近北洋舰队基地刘公岛。
这是东瀛联合舰队主力,以旗舰“松岛”(4250吨)号海防舰为首,同级别的“严岛”(4250吨)、“桥立”(4250吨),小型装甲巡洋舰“千代田”(2200吨),旧式装甲舰“扶桑”(3770吨)、“金刚”(2200吨)、“比叡”(2200吨),防护巡洋舰“高雄”(1750吨)、通报舰“八重山”(1600吨),撞击巡洋舰“筑紫”(1350吨),共10舰紧随其后,组成本队。
以防护巡洋舰“吉野”(4150吨)、“浪速”(3700)、“高千穗”(3700吨)、“秋津洲”(3150吨)4舰组成第一游击队。
共计14艘主力战舰,另有一艘“天城丸”号(2900吨)鱼雷艇母舰,以及“小鹰”(200吨)、21号(80吨)、22号(90吨)、23号(90吨)4艘鱼雷艇组成水雷战队。
这三支编队是东瀛联合舰队精华所在,用二十年如一日拼命压榨国民所挤出来的经费购买建造的新锐战舰无一例外全在这里,本土还剩下的各种战舰,则已经只剩一些老弱病残。
所有精锐集与一处,难免会让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心中产生一些坎坷,但是也没有办法,他要面对的是比自己强大太多的大明帝国北洋舰队,必须采取一些略显偏门的办法,拉近双方实力的差距。
实际上,从8年前大明帝国购入致靖经来四舰开始,伊东就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与大明开战,联合舰队正面作战毫无胜利机会可言。
伊东的顶头上司,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前一段时间在决定进军高丽前,西乡给伊东确立的战略目标,也不过是海军打平,保证陆军增援和补给航路,尽可能把陆军运送到高丽,与大明争夺高丽控制权而已。
帝国对联合舰队唯一的期望就是打成平局……,说起来这真是满悲哀的,不过熟悉海军的人看到双方的兵力对比就会知道,对联合舰队来说,连保证平局这个目标都得尽一切努力去争取!
所以伊东才会率领联合舰队主力悄悄来到刘公岛附近海面,他的想法是趁着北洋6艘精锐还在南方尚未返回的天赐良机,首先用鱼雷艇偷袭刘公岛,尽可能削弱北洋舰队,然后明天一早与北洋留守舰队决战,取得一场类似海防海战一样的大捷。
没错,制定这个计划,本就是参考了明法之间那场结局出人意料的海战,在那时,明军用一艘鱼雷艇偷袭法弥斯军港,一举击沉2艘大型战舰,逆转双方实力差距,然后在第二天通过一场令人眼红的胜利奠定了胜局。
现在,伊东佑亨认为,东瀛若是想取得战争胜利,或者哪怕只是平局,复制一次海防海战都是必须的!
实际上,由于明东两国此时尚未互相宣战,战争暂时只在高丽与东瀛之间展开,因此联合舰队的此次行动是毫无疑问的不宣而战,估计会被国际社会所唾弃。
不过伊东在所不惜,对他来说,这是绝对不会有第二次的天赐良机,绝对不容错过!
况且,伊东认为,国际社会只尊重强者,东瀛若是能够获胜,那么再大的战争罪行,最多也不过是被人声讨两声而已。
爱阅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