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本人是个鱼雷艇派,因而孙笑的故意引导对他来说非常容易听信,但是有些遗憾,这位另一个位面后世的东瀛海军大臣铃木现在只是个海军学员,无论从地位上还是学识上,都不足以对东瀛那个极富野心的国家造成足够影响。
孙笑对他的输灌,不过是在这个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以期待将来生根发芽罢了。
……
在英格雷的学习和生活基本稳定下来后,孙笑开始履行自己的第二职责——前往阿姆斯特朗船厂监督本国订购的战舰。
此时,英格雷人已经基本完工了两艘巡洋舰的舰体,并且为两艘装甲舰铺设了龙骨。
孙笑作为明国督造队伍的一员,检查了巡洋舰的合缝、铆钉、焊接、布局、船体长宽、装甲数据、舰炮和舾装准备等建造工艺问题。
之后,孙笑将在每个月抽出时间,来船厂检查同样的工作,同时监督巡洋舰的舾装和装甲舰的建造进度。
这个工作其实不用太过上心,因为大明跟大英的合同已经规定,巡洋舰和装甲舰建造期间大明可以派遣人员参与各种工作,以便学习英格雷的造舰技术和流程,所以监督员其实不是孙笑一个人,而是一个有数百人的庞大团队。
不过这个工作确实油水丰厚,因为孙笑实际上还可以因此额外领一份补贴。
……
889年,本土,完成“龙骧”、“虎威”级的建造后,大明马尾和黄埔两座造船厂马不停蹄的开工4艘小型巡洋舰。
这四艘被命名为“南甲”、“南乙”、“南丙”、“南丁”的小型巡洋舰其实是一种大型雷击舰,拥有一个类似这个时代鱼雷艇一样的龟背舰艏,舰炮采取3门120mm舰炮的轻火力装备(舰舯两舷各一,舰艉一),输出其实主要依靠4具460mm鱼雷管。
预计排水量1000吨,由于主要依靠鱼雷,因此必须有一个非常快的航速尽快逼近敌舰发起鱼雷攻击,航速被要求必须高于18节——也就是说,必须高于东瀛最新锐的“浪速”和“高千穗”。
作为对比,另一个位面历史上类似的“广乙”级,最高航速不过17节,从这种专门的要求指标而不是任由船厂发挥的作风上来看,尽管大明此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海防策略,但至少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强多了。
在北洋,除了等待国外购进的新式战舰之外,江南造船厂已经开始了自造新式巡洋舰的绘图工作。
最终,江南船厂选定英格雷阿姆斯特朗船厂设计的阿波罗级巡洋舰(3600吨、2×152+6×120,19.5节)为设计原型,在英格雷工程师的帮助下,按照海军部压倒“浪速”的要求,把吨位放大到4000吨上下(最终3900吨),火力和航速维持不变(航速最终测试为20节)。
大明的这两艘巡洋舰比东瀛同样由英格雷设计(也是阿姆斯特朗的产品),自己进口材料组装的“秋津洲”号开工时间早了一年,吨位大了800吨,火力稍弱(少两门152),航速稍快(1节),可以说是基本处在同一技术水平上。
唯一的优势是,大明有充足的财力造两艘,而东瀛只能自造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