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
且不说孙笑打算怎么对待可怜的新学弟们,887年对大明海军来说是一个小爆发的年份。
4月,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早了7个月的时间,从英格雷和德里至订购的四艘巡洋舰又24艘鱼雷艇全部回国。
按照之前南北两洋达成的舰艇交换协议,四艘巡洋舰回国后全部加入北洋水师服役。
从英格雷购建的两艘穹甲巡洋舰,被命名为“致远”、“靖远”。
标准排水量2350吨,最大航速18节,安装3门203mm主炮(前2后1)和两门152mm副炮(两舷舰舯耳台)。
最大航速比约定的16节快了整整2节,因此大明支付了阿姆斯特朗船厂6千两奖金。
致远级有一个新颖的地方——其3门203和2门152火炮都安装带液压助退的新式炮架,虽然仍属于架退炮行列,但比此时的克虏伯架退炮射速提高不少。
而从德里至订购的两艘装甲巡洋舰,被明明为“经远”、“来远”。
标准排水量2900吨,最大航速16节,安装2门210mm克虏伯炮(舰艏双联装)和两门150mm克虏伯炮(两舷舰舯耳台)。
不得不说,虽然经远级比致远级大了不少,但整体设计显得位面有些中规中矩且保守。
火力上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所有主副炮都与北洋现有战舰同口径火炮相同,弹药通用,但射速比致远级差了一大截,火力输出仍显不足。
更要命的是,作为装甲巡洋舰,经远级的装甲带是拼接起来的,一旦被击中,有接口断裂的风险。而且作为一艘不足3千吨的小船,却带着5到9英寸厚的水线装甲带,结果就是为了减重,装甲带高度较低,一旦满载,水线装甲带会处在水面之下,成为“水下装甲带”——也就是说,满载的时候,经远级的水线装甲一点作用都不会有。
所以,经过实际对比,大明不得不承认,致远级从设计到制造,都比经远级高出不少。
英格雷作为世界海洋的霸主,确实是有其道理的。
四艘巡洋舰回国后不久,大明立刻迫不及待的下达了新的造舰订单。
原因是邻国东瀛从英格雷订购的两艘新式巡洋舰“浪速”、“高千穗”(3700吨,18节,260mm炮2门,152mm炮6门)已经提前一步回到东瀛。
这两艘航速极快,火力凶猛的巡洋舰给了大明很大的压力,因此大明朝廷非常希望尽快得到新的军舰,重新对东瀛海军实现压倒性优势。
新订单仍然是四艘巡洋舰,大明的要求是致远级和浪速级(两级巡洋舰同出一门)的放大型,最低吨位不低于4000吨,最高不超过5000吨,航速应该超过浪速级,按照致远时的办法,每超出一节额外给予船厂3000两奖励。
为了平衡贸易(也是为了达成明法战争时期的采购承诺),四艘巡洋舰仍旧是从英德两国各订购两艘,只不过船型要求比较统一。
火炮方面,还是由着英德两国各自发挥。
另外,虽然此时两艘小型装甲舰还未完工,但大明已经打定主意,在本土自造两艘4000吨级新式快速巡洋舰,哪怕只是来料加工组装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