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翻译工作(感谢读友1562997584的(2 / 2)

巨舰大萌 硕鼠 1076 字 2022-06-10

孙笑接过来看了一眼,是法弥斯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英文版。

“这是第二卷?第一卷呢?”孙笑问。

“第一卷我已经翻译完了。”

说着严复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摞稿件,孙笑看了一眼,严校长把它翻译成《法意》,意思好像是法律的意义?

“如果真的让我来,我会把它翻译成。”孙笑直截了当的说。

“呵,随便,你翻译完之后,我还会校对。”

严复难得的笑了:

“春假回来之后开工,给你半年时间,这本书有六卷,我们师生二人合力,争取在你毕业前完成。”

孙笑没有表示反对,其实对他来说,翻译这种活就是一次抄书之旅,根本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

不过严校长愿意给他更多时间,那他也不介意。

只不过……

“校长,您一定要全部翻译完才出书吗?”孙笑好奇的问。

严复的计划是自己翻译第一、三、五卷,孙笑负责二、四、六卷,看起来,他是想全部翻译完之后合订出版。

“那是当然,不翻译完怎么出书?难道出一半啊。”

“为什么不行?如果是我,最少也得一卷一卷刊行,甚至每个月刊行一篇,连载个1、2年。”

“那像什么话,这又不是话本小说!”

大明几百年前就有连载形势刊行的书籍了,不过集中在章回小说上面,主要供应坐馆的说书先生,正经书基本没有这么做的,所以连载的书总给人一种不怎么正经的感觉。

只是孙笑本人对此没什么歧视,相反很喜欢这种形式,他觉得这样可以吸引真正的读者“追更”,更容易打响名气。

这是前世追网络小说留下的毛病。

严复还是摇头:“不行,此乃治国雄文,以话本视之太过轻浮。”

“那么,如果在报纸上连载呢?”

“报纸?”

大明有报纸,国营报刊最著名的当属《邸报》,直接套用以前的邸报系统,结合洋报风格搞出来的,基本可以视为朝廷口舌。

民间则是以香江的《循环日报》和尚海的《点石斋画报》画报为首,都是影响力巨大的舆论媒体,被人们视为办洋务必要订阅的三份报纸。

发表在上面的文章,即使以连载的形势刊行,也不会有人视之为话本——报刊的版面太小太少,采用连载的形势实属正常。

“那倒是……,可以试试?”严复有点犹豫:“不过我们选哪份报纸?邸报?循环日报?还是点石斋?我倒是都有熟人。”

“如果学校还有经费的话,我倒是想咱们自己创办一个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