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诏命(2 / 2)

北雄 河边草 1591 字 2022-09-11

杜楚客逃回关西不久,杜淹降唐,论罪当死,却是杜楚客极力劝杜如晦相救,说大哥已然身死,若吾等眼睁睁看着叔父被杀,杜氏还有何颜面存于世间?

这种事后来人恐怕很难理解,可当世的风气就是如此,骨肉相残的戏码上演一次,弄的杜淹已是声名狼藉。

若杜如晦和杜楚客兄弟冷眼旁观杜淹被杀,甚至上去踩上一脚。

那样一来京兆杜氏人心也就散了,外人也会对他们指指点点,私下里肯定要说上几句,一窝子薄情寡义之辈,吾等不能与他们相交云云。

当世之人不管入仕,还是升迁,以及平常的考绩,都要考量一项,那就是德行,为的就是约束官员们的操守。

战乱年间的事情都算“有情可原”,可骨肉相残一样难以被人接受,即便是皇帝也要留下污点,何况臣子?

像杜淹居于礼部侍郎位上已经有些年了,想要调任是难上加难,除了高官之位难得之外,怕是就有他陷害侄儿致死的原因在里面。

…………

如今杜楚客就没那么多顾忌了,杜如晦已殁,不用维护兄长的宰相地位,京兆杜氏那边挺气人的,大部分人一直在劝杜楚客息事宁人,和杜淹一道为重振家族努力。

杜楚客再是厚道,也被弄的一肚子火气,感情死的不是你们的亲兄弟是吧?一门三兄弟只剩下了他一个,每每想起来就凄凉无比。

加上日常主理门下省政事的时候,长孙顺德有意无意的排挤,估计存了帮杜淹打压这个侄儿之心,让杜楚客已是越来越是愤怒。

今日长孙顺德倒了霉,那杜楚客就不是冷眼看个笑话的问题了,落井下石的事情必须得做到底。

先收拾了长孙顺德,再去琢磨一下他那位叔父。

长孙顺德差不多已经缓过来了,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目光却不时的瞟向皇帝,估计心里还在存着万一之想。

…………

李破看了看长孙顺德,觉着长孙的心理素质还成,受了玩弄……却也没着急跑到太极殿来问上一句,你待我何其薄也,不容易啊不容易。

如果以后能老老实实的……

想到这里,李破厌恶的暗自摇头,狗改不了吃屎,长孙顺德等人把以前杨广在位时,洛阳朝廷的风气带回了长安。

顺便把他李破当做了杨广第二,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之前有东海战事拖着,为求朝堂稳定,李破没工夫搭理这些。

如今便到了着手解决内部问题的时候了,在门下省结党?勾连外朝?真亏这些人能想的出来。

要真出个什么长安七贵,九贵的,李破不如自己一头撞死算了。

…………

李破翻了翻桉上的诏命,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就差皇帝的印玺盖上去了,而且就像长孙顺德所想,宰相的任命在唐典上有着明确的规定。

皇帝属意于谁,若非三省一起驳回,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而那种极端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皇帝任命宰相之前,一定会跟其他宰相们商量,私下里成不成的就能说个明白,不需要君王和臣下发生直接的对抗。

一旦三省驳回诏命的事情发生,就说明出现了很大的政治事故,引起事故的原因无非也就那么几条。

一个是皇帝昏庸,任命的人根本不足以服众,也没有跟大家商量的意思,肆意运使皇权,引起了臣下们激烈的反抗,皇帝做到那个份上,怕是也活不了几天了。

再就是朝中出现了权臣,和皇权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朝争陷入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当中,结果应该和之前差不多。

三也许就是后宫,宦官专权,引起了朝臣的不满,矛盾已经来到了明面上,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所难免。

反正不管发生了以上那种情况,对于一个王朝而言,都是来到了紧要关头,稍一不慎就要改朝换代。

再拿隋末洛阳做个例子,那会杨侗继位,前隋朝廷苟延残喘,就出现了洛阳七贵这种怪现象,人事任命上的权力就握在了这些人手中。

杨侗别说任命宰相了,连七品小官他都没能力任免,皇权旁落,就是乱世来临之兆。

就封建王朝这种官僚体系来说,全都是为皇权准备的贴身服务,那什么乱七八糟的洛阳七贵能玩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