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还没到,又要开始打仗了,咱以前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能够打这么富裕的仗。”
“终究是看了南洋那些地方,咱以前觉得那都是些蛮夷之地,现在才发现原来他们有这么多的粮食。”
“你当年其他的王朝,怎么就没发现这块宝地呢。”
朱元璋坐在坤宁宫的大殿门口,看着外面不断飘落的雪花。
随着入冬的到来,气已经变得越发寒冷,似乎每一个新的冬,都会比去年的冬更冷。
实际上这并不是错觉。
朱英陪在朱元璋的旁边:“历史上,除了新开国的王朝,哪个不是处于内乱政斗之中,大多数的皇帝连掌控国家都办不到,哪里有心思对外征战。”
“草原上的虎视眈眈,让大多数的王朝都疲于奔命,如果没有火车,便是大明也不知道要防备草原多少年。”
“即便如此,平定草原,亦是前前后后花费了数万万宝钞,最后还是让瓦剌跑了,阿鲁台不知所踪,唯一能够活捉的本雅失里,实际上在草原早就没了权势。”
“不过至少,我们赢了。”
朱英话的时候,眼神中带着对老爷子的几分担忧。
冬对于老人来,每一都是那么的难过。
所以在乾清宫和坤宁宫这里,每十二个时辰到处都是大缸烧着热水,沸腾的热气在四处蔓延,尽可能的减少寒冷对老爷子的冲击。
其实前段时间,朱英就想服老爷子去南洋避寒,但被老爷子拒绝了。
朱元璋今年的京师很热闹,不想跑到远处去。
其实朱英知道,是因为几个藩王回来了。
即便是经常骂着逆子,其实在朱元璋的心里还是有这几个儿子的份量的。
孙子是一回事,儿子就是另一回事。
自朱标死后,朱元璋对于几个儿子的关注多了一些,这也或许是因为大孙过于优秀,让他没有教导的地方。
“老二..老三..老四,这几个家伙,打仗还是有一套的。”
“跟你爹不一样,你爹咱一直想让他当个贤明之君,能够更好的治理下,而老二几个,咱是在当做将军培养,很的时候,就带着他们东征西战,在军营里过活。”
“起来,他们现在这般情况,咱这个当老子的,还是要负几分责任,尤其是老四。”
“老四除了打仗的本事外,读书完全是个蠢货,都是这般年纪了,整脑子里想的都是杀人,也不多读书陶冶一下情操。”
“起来也怪咱,他时候是咱有些疏忽了。”
“好歹他的高炽还是让咱有几分满意,另外两个孙子,完全就是随了他那副德行,只知道打打杀杀。”
“诶,高炽这孩子,最大的问题还是身体差了些。”
朱元璋话的时候有些絮絮叨叨,眼神中还有几分回忆。
冬季的到来让他的身体变得虚弱,前些日子还有些感染风寒,冬对于这么个老人来,完全就是一场劫难。
最近的朝会朱英就没让老爷子去了,先是得把身体养着。
朱英听着老爷子的话,有些微微沉默,他知道这是老爷子在帮着给几个皇叔话。
现在倭国已经平定划分四省,藩王的藩国位置开始变得尴尬起来,更何况倭国还有大量的矿藏在。
之前因为抵御足利义满,所以藩王们私下里搞点动作,也就不算什么,现在足利义满都已经被囚禁在了京师,这情况自然是不一样了。
“高炽已经成婚了,还有了孩子,四处奔波也不像个话,不如待在京师这里。”
“京师富裕繁荣,在这里长大对于瞻基那孩子也不错,能多一些见识,我去了看了瞻基,一幅聪明伶俐的样子,在京师能够更好的培养他。”
朱英轻声回道,同时伸手把盖在老爷子身上的毛毯向上挪一挪,更好的遮蔽寒风。
朱元璋微微颔首,他知道大孙子的意思,这是要收回原来藩王们的藩国。
对于这样的决定,朱元璋也并不意外,这其实对于自己那几个儿子来反而是个好事。
反倒是让他们一直待在藩国,那才是坏事。
论手段,几个儿子完全不及大孙子,自己在的时候还好,要是去了,怕不是一场叔侄大战。
“咱听竺很大,也算比较富庶,你几个皇叔打仗的本事都不差,草原的蛮子都能打赢,竺那些地方应该难不倒他们。”
“蓝玉领了几十万军队过去,可以先行打开局面,等这冬过了,就让你那几个不成气的叔叔们也过去吧。”
朱英闻言回道:“好,听爷爷的。”
-----
京师燕王府。
今这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之所以用特殊来形容,是因为曾经有很多年,他都一直生活在这里。
“贫僧道衍,拜见燕王殿下。”
朱棣看着面前的姚广孝,眼神中都有几分恍惚。
当年,还是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的那一年,姚广孝就跟随朱棣去了北平,一直在一起将近十年的时间,朱棣并没有因为姚广孝僧饶身份而有所看轻,反而是引为知己。
“道衍,一别多年,你胡子都白了。”
到了今日,朱棣已然是有些唏嘘了,如果不是朱英的关系,或许道衍会一直在自己的身边出谋划策。
上次跟道衍有所联系,还是最初讨伐倭国的时候,不过最终两人还是未能见面。
后来道衍就去了高丽,就更加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因为特殊的关系,加上担心引起太孙的忌惮,所以两人也并未有书信往来。
“贫僧本来就已经年岁大了,这般多年过去,自然是老了,倒是殿下,如今是越发的威风,亦如当年模样。”道衍的语气里也有几分感叹。
他这般年纪,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朋友了,论知己,燕王朱棣绝对是算上一个。
“哈哈哈,你这老秃驴,外面风大,赶紧进屋喝茶。”
朱棣开怀大笑,得见老友,自当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