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梅大公子的话,林延潮明白梅家终于还是主动出言恳求了。
此刻天色已晚,梅家别院内可谓深夜人静。
在此时此刻,他们谈及的却是宰相这等国家大事,常人听到不由心惊胆颤。
林延潮道:“我现在都是辞官之人,入阁拜相的话不要再提了。”
梅大公子当即道:“部堂大人,乃元辅的得意门生,在下听闻元辅不是一直有意引荐部堂大人入阁。”
林延潮心想梅公子消息还是很灵通,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林延潮问道:“梅公子可知金瓯覆名这典故?”
梅大公子当即道:“似乎是当年唐玄宗意得宰相,先将名字写于纸上以金瓯覆之,然后问太子,太子猜之,唐玄宗称然。”
林延潮点点头道:“梅公子可明白了?”
“自古以来,宰相之选,上在于天意,下在于人望,任何人都不可乾坤独断。故宰相之选,当名覆金瓯!”
梅大公子当即明白了林延潮的意思:“多谢部堂大人提点,在下以为本朝只要是翰林出身都有机会,又何况三元呢?”
梅侃道:“兄长所言极是,非进士不得为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这是官场上的金科玉律。”
“而吏部左右侍郎礼部左右侍郎,太子宾客,礼部尚书,詹事府詹事都可以直接奉诏入阁,往这里说部堂大人只有一步之遥了。”
梅家二人刚才所说的就是明朝的宰相选拔机制。
要成为内阁大学士,首先是出身翰林。
每科三百进士出了头三名自动成为翰林外,其余要经过庶吉士入阁。
庶吉士有储相之称,但不可以算真正的翰林。
唯有留馆的庶吉士才能称作翰林,庶吉士三年后留馆后,机会就大多了,但离真正的宰相预备班子,还差了老远。
要想进入宰相预备班子,翰林必须先成为翰林学士。
这方面三鼎甲出身,特别是状元出身,就比庶吉士升迁快多了。如林延潮三元及第,一进翰林院起点比万历二年的庶吉士还高。
当然万历二年,朝廷并没有设庶吉士,但如果有那么万历二年的庶吉士,要到三年后才能留馆,留馆后大多只能授检讨,运气好的授编修,修撰。
翰林院里升迁如此慢,大多数翰林都在熬资历过程中,要么老要么病,在这个位子别人还不会把你当作真正预备宰相。
直到翰林熬为翰林学士,才能真正的重视。
因为正五品翰林学士可以直接拜三品,到了这一步才是龙腾于天。
等到翰林学士官拜三品,就是京堂握有实权,而且随时可以奉诏入阁。
而且朝廷每一次增补阁臣,林延潮都在吏部堪任官员的名单上。就算林延潮什么都不干,坐在那熬着都有机会。
就算熬个十几年,林延潮也不过四十岁,这年纪对于仕途上的官员而言,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
梅大公子当然知道这些,不过他们不会说的这么直白,但隐隐约约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劳梅公子看重,但是世事无常,将来的事谁又说得准,”林延潮将话题收住道,“这一次巡盐衙门与牙行间的冲突,梅家有什么主张?”
梅大公子道:“此事对梅家影响不小,牙行那边已打算不许任何盐船过仪真,他们有操江衙门的支持,就算我们的船出了扬州,恐怕半途上也会被操江衙门拦下。”
梅侃道:“是啊,现在我们有三万引的盐正囤在仪真,若牙行与官府闹翻,那么盐就运不出去了。”
林延潮道:“盐运衙门不是五万五千引方许出关?还有两万多引是何人的?”
梅侃闻言一愕,梅大公子倒是佩服,此事他只与林延潮说了一次,对方即记在心底。
梅大公子当即道:“马家,沈家有一些,其余都是小盐商。”
梅侃道:“也是正好赶上,每年扬州出八单船盐,一单五万五千引,吴家的盐船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走,然后才是马家,梅家,沈家,至于小盐商多是安排在大盐商不出货时。”
梅大公子道:“我看未必是正好赶上。巡盐衙门的巡按御史就算再强项,也不敢在吴家出盐的时候拦住。”
没错,许国现在是实权次辅,巡盐衙门得罪谁也不敢得罪许国。
李汝华办事也不是没有分寸的。
梅侃负气当即道:“那么我们梅家就是好惹的吗?”
梅大公子长叹道:“巡盐御史就是钦差,除了天子,内阁,谁的面子也不卖,我们梅家现在就是没有能在内阁说得上话的人。”
梅大公子边说边看向林延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