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来一试(1 / 2)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1151 字 2022-06-05

史长君叹了口气,心道穷书生也有鱼跃龙门的时候。

一首游园诗后,董小双,史长君拿出几篇方才写得较好的诗作点评。叶向高的诗清奇高远,翁正春的诗虽是有股感伤的味道,却能动人愁肠,陈一愚的诗却有富贵风流的气度。

故而这三人的诗排了首,拿出来赏析。

下面又写了几首,能拿出来点评的诗作,偶尔夹杂着其他几人之作,但大多都是在这叶翁陈三人之列。

众人心底有数,这三人不愧是府试案首的热门人选啊。当然也有人不服,朝廷是以经义取士,又不是诗赋。也有人反驳道,经义好不好只有考场上见得,但诗作如何,足以见的一个人才情如何。

至于林延潮的诗作不好不坏,勉强算个中游,算是彻底泯然于众人,按照这说法,只能是才情平平了。

不过黄碧友却是不服,低声埋怨道:“什么女校书,不过认得几个字罢了,也配点评我等诗句。”

黄碧友埋怨声音不大,却被一旁几人听见,他们冷笑道:“两位大家可是给秀才,举人唱和过诗作的,若来府试恐怕比兄台的名次还高一些。”

“什么,你说我还不如几个伎子?”黄碧友当下怒了与几人争执,那几个读书人,索性拿起黄碧友的诗句,痛批了一通。

林延潮知黄碧友诗写得确实不怎么样,但自己也是他的同案加同窗,少不了帮了几句。这几个读书人也不敢当堂争吵,怕在大庭广众下失了颜面,当下也就不争吵了。

然后几名考生又争相将自己以往的诗文给两名女校书点评,颇有几分邀宠的味道。

林延潮见了不由摇了摇头。当时读书人的风气,放慢了事功的追求,要么整日拿着自己的诗文,到处投贽,只要能替他扬名的,无论是富商。还是**都行,只知道专营声利,要么就是无心读书,优游林下,享文酒声伎之奉。

难怪别人说明末世风日下。

想到这里,林延潮不由有几分怒气,当下推案一旁,搁笔不写了。他以这些捧臭脚的读书人为耻,当然也有因为他诗文实在不好的缘故。心想自己若要扬名需另辟蹊径。

当下诗会结束,擅于度曲的董小双,将叶向高,陈一愚二人的诗作,分作了一首。众人唱和几句后,林延潮知这两首新谱的曲子,很快就要在本地青楼市井里流传一阵了。

二人也算不虚此行,名声远扬。满载而归。

诗会之后,时日尚早。陈一愚请了私家蓄养的声伎班给人唱曲。

当下三十几名读书人转场,来到一水榭边,这里搭着戏台。

当时最流行的还是昆曲。

午后的阳光下,听着婉转的乐声,众人都不免熏熏欲醉,生起一种慵懒的意味来。

林延潮不由想到。若是在这里听一曲,昆曲中的名唱游园惊梦该多好,可惜汤显祖大大,这时还没写出临川四梦啊。

戏台上唱的是不伏老,唱得是北宋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

众考生看梁颢八十二岁。头插宫花,身着莽袍,打马御街的一段,都是啧啧有声,羡慕不已。

林延潮十分不解道:“梁颢都一把年纪了,就算中了状元也当不了几日官的,有什么好羡慕的。”更主要是林延潮毕竟是年轻人,看见一把年纪人中了状元,这等剧情实在没有代入感啊,你在起点写一本八十岁中状元的小说,扑到姥姥家去。

黄碧友却没有这个想法,在旁道:“唉,八十二岁又如何,若是真要我中日了状元,就算是熬到一百岁也肯。此是读书人一生一世的风光啊。”黄碧友这么说,连一旁叶向高,陈行贵,翁正春等人都是露出同意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