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说起教育+自由,每个人都能扯出无数长篇大论。
但其实国内家长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教育+自由≠放养。
欧美达到中产的家庭,施行的是精英教育,从小到大孩子们要上的课,比国内小孩差不到哪儿去。
他们所谓的自由,只是给孩子更多思想上的自由和选择权。
运动,想学骑马还是棒球,又或者美式足球,反正在运动大分类里必须选择一样。
其他课程也同样如此,但在孩子的思维扩展上,他们会更多的支持和让孩子畅所欲言。
打个简单的比喻,孩子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说我要解决数学界的所有难题。
家长们立刻会为他提供所需的资料和帮助,支持他立刻去做,他们不会告诉你,你是否能做的到,这需要你自己去决定。
无论最后你选择放弃,还是坚持不懈的继续研究,甚至可能就此一生扎进数学海洋,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而国内家长则会说:“好,你想做到那一步,就要先学好基础知识,你需要先学什么什么,再学什么什么,最后考入什么学校,认真刻苦,就可以达到你想要做的了。”
他们认为一个‘好’字,就算是赞同他的想法,给予他所谓的自由。
殊不知孩子还没有开始,就先被家长置之高阁的目标给吓坏了。
虽然你告诉他的就是事实,但他会被现实吓的未战先怯。
在长此以往的暗示下,就会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
“我学的不够,我做不到,我没有达到什么学历,我做不到,我没有学过相关知识,我做不到……”
自我否定一旦开始,就会伴随其一生,摧毁他所有自信。
又或者,直接选择放养,“想学这个,好,想学那个,好,这个不学,行,那个不学了,还是行。”
然后,这孩子就毁了。
小孩的自控力和自制力是非常差的,而有些家长偏偏盯着某些‘个例,’天天给孩子灌输毒鸡汤。
他们还美曰其名,不能约束孩子的自由发展,要给予他自由。
自由个鬼啊!
这点也是在李子涛真正接触后,才了解到的,自由不是放养,那样是教育不出优秀的下一代的。
在美利坚每个有能力的家庭,施行的都是精英式教育。
所以,孩子中小学其实是属于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家的学业要比学校更多,更繁重。
当然,教会学校和一些有硬性指标的学校例外。
那里的作业能从早做到晚,隔三差五就有老师布置的课题,各种学习小组,兴趣班看的人眼花缭乱。
不过玛丽很好调动着两名小淑女的兴趣,每次都会和她们一起上课,培养她们在课间的兴趣点,亲力亲为。
正因为如此,诺玛和菲亚虽然感受到压力,但在她的陪伴下,并没有生出逆反心理。
又或者是还不到时候,毕竟她们现在只有9岁。
玛丽陪着两个小丫头去上礼仪课,李子涛则在思考她刚刚说起的问题。
那个为了三婚女放弃王位的亲王阁下,到底是有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