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再作打算
端王是先帝的幼弟,自从先帝去后一直安安稳稳地待在封地,这些年从未有过异动,在京城的贵族圈中,端王是几乎被遗忘了的存在。
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王爷,突然就拿出一道先帝遗旨来,当着属下的面痛哭流涕,说当初先帝要他辅政,他却不想背负责任跑回了封地,是他愧对先帝,没有尽到对晚辈的教导之责,导致皇室纷乱,皇家被天下悠悠众口谴责,言罢,端王向皇帝上书,纸上字字都是血泪,控诉宸王跋扈,并一一列举了宸王的“罪状”,要皇帝肃清朝纲重新掌政,皇帝对端王的态度,则是置之不理。
出人意料地,端王等不到皇帝的表态,马上振臂起兵,号令三十万大军往京城而去。
端王起兵的理由是,国无二主,他为了皇帝不惜自身,愿竭尽所能还大沥一片清明。
端王自认是正义的化身,沿路的官府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领兵上路,毕竟端王只是毫无实权的王爷,连养兵的资格都不具备,这赫赫然的三十万大军,等同于蓄兵造反,于是战事爆发。
在这之前,端王早有计划,知道自己必会遭到阻拦,于是三十万人马兵分两路,只想着这头不行走那头,总有一条路能顺利地到达京城,战火便这样蔓延开来。
战争打响,首先波及的就是老百姓,端王此举好似惊雷,在百姓间引发了争论,有人因为市井间对宸王的不满赞同端王,也有人认为端王早生反心,只不过是拿着宸王做借口。
理智些的人都会琢磨一番,端王是闲散王爷,怎么会突然间就拥有了几十万军队?要说是因为宸王霸权,可在这之前,坊间并没有宸王的骂名,反倒是赞誉不少,细细想来,也不过是近些日子,才有关于宸王的种种不堪的传言流传出来。
商队的人聚在一块谈论,刘大娘听得忧心忡忡。
刘大娘和别人搭不上话,便拉着锦瑟道:“丫头,你说咱们还能平安回家吧?我那老头子和孩子们还等着我哩,这要是回不去……我还打算回去娶儿媳的呀……”
刘大娘性子不算讨喜,做事抠搜又爱占小便宜,但正是她这样一辈子只知道卖苦力养家糊口的老百姓,在战火中受到的损害最大,锦瑟同情刘大娘,便好言劝慰了几句。
其实锦瑟比刘大娘焦急万分,只是全部的心事都得忍在心底,一丝都不能流露出来。
锦瑟刚刚重生之时,心中记挂的只有原来的家人,尤其是姐姐,她几乎费尽全力才能压下对姐姐的思念,但一路走到现在,她发现,萧子醨已经占据了自己的心神。
如今她已远离京城,偏偏在这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有时也难免生出奇想,恨不能插翅飞回萧子醨身边,哪怕她什么都不能做,单纯的陪伴也是好的,然而现实是她打不破的禁锢,她只能独自隐忍。
到这时候,锦瑟也才明白了那一伙流民出现的含义,按照现在的形势,有人四下散播流言,正是端王要行事的预谋。
可以说,那些关于萧子醨的诋毁,正是端王给自己硬生生地造了个举兵的由头,虽然这由头十分牵强,总好过无端造反,毕竟有时候,民意是不可违的。
至于那份先帝的旨意,在锦瑟想来,一定是端王伪造的。
队伍又行进了两日,形势的变化更加大了,眼看着前路难行,叶西风便下令叫原地待命。
过得半日,管事和伙计们忙起来,将货物交接给了当地的一家商行,锦瑟隐约听说,这商行也是叶西风的产业,既然货物被安置好了,商队也就面临解散,两个管事要原路返京,其余的人则要去别的地方。
至于刘大娘,当然是跟返京的管事同行,临行前,刘大娘还特意劝了锦瑟半天,如今时局动荡,一个姑娘家不便抛头露面,还不如跟她回京城去。
锦瑟婉言拒绝了刘大娘,打算原地盘桓几天再作打算。
叶西风打发人来问锦瑟,可愿意留在叶西风身边服侍。
来的人叫做焦二,跟随叶西风多年,自以为对叶西风的心思十分明白,却不知眼前这一次自己看走了眼。
焦二高扬着头,问了一句“朱姑娘接下来有何打算”,也不等锦瑟回答,接着自顾自说道:“我们大东家的意思是,请姑娘留下做厨娘,工钱待遇都好说。”
锦瑟淡淡看了看焦二,刚要开口拒绝,焦二又道:“我们大东家走南闯北,各地都有宅子,置在这边的宅子格外大,一应家仆都是现成的,姑娘去了也不用做旁的活计,只要照顾好大东家一个人的饮食即可。”
焦二说话时面有得色,仿佛留下锦瑟是对锦瑟的恩赐一般。
锦瑟当然不肯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