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车的训练马上就展开了。
与其将它称作训练还不如说是玩乐,因为这种训练对战士们一点压力都没有。
近卫坦克第1旅的步兵都是机械化步兵,在此之前就有接受过开汽车的训练,所以几乎是一座上去就能开。
十辆半履带车,每辆可以带12人也就是一个班……其实如果挤挤的话还可以带更多人,只不过要为战士们作战以及携带燃油、弹药预留些空间,否则举枪、转身都困难。
最新训练的当然还是三连。
他们驾驶着半履带车在雪地里飞奔,坐在后头的士兵们则迎着寒风大声欢呼,享受着这种久违的速度的快感,尤其是在使用了这么久的“玛蒂尔达”憋了一肚子气之后。
“它来的正是时候!”指导员说:“有了它我们就不再需要那些马车了!”
“它可不只是像马车那样运输弹药和补给那么简单,指导员同志!”舒尔卡回答。
“我知道,它还可以运输更多的兵力!”
“不只如此!”舒尔卡说:“如果在车头再给它装上一挺机枪或是火箭筒……”
指导员不由“哦”了一声,然后眼睛就亮了起来:“那几乎就可以说是一辆装甲车!”
舒尔卡点了点头,然后对正指挥着车队来回绕圈的普卡雷夫叫道:“中尉同志,我们该出去走走了!”
“是,上尉同志!”普卡雷夫会意命令车队停了下来。
“做好战斗准备!”舒尔卡下令道:“带上你们该带的东西!”
“是!”战士们应了声,纷纷下车为自己补充弹药。
此时勒热夫防线外流散着许多德军残兵,舒尔卡是想用他们来检验一下半履带车的作战能力。
不一会儿,一连的战士们就准备就绪返回半履带车,舒尔卡也端着步枪装上几枚手榴弹爬上一号车。
不用舒尔卡交待,每辆车的车顶上都架上了一挺机枪转盘机枪。
然后一声令下,车队就往西也就是苏军追击德军的方向开去。
半履带车在雪地上行驶还算平稳,毕竟一大部分都是由面积较大的履带与地面接触。
所以可以想像,它在泥泞地里行驶也会比轮式车辆要好得多。
与苏军其它装备一样,它大多没有装备无线电设备……此时的苏军连坦克都装备不上无线电,就更不用说半履带车了。
只有指挥车也就是1号车有一台无线电。
不过这问题并不是很大。
一方面是半履带车空间相对宽敞,如有需要的话,舒尔卡等人完全可以将步兵使用的无线电搬到后车厢上使用。
另一方面,则是半履带车上半部是开放的,于是车与车之间能够很方便的用旗语交流。
这也是舒尔卡没有建议直接研发现代封闭式全履带装甲车的原因。
现代封闭式全履带装甲车或许有很多优点,比如防护力更好,机动、越野性更强,甚至还可以水陆两用。
问题在于此时苏联的工业产能十分紧张,履带绝大多数都得用在坦克上而不是装甲车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通讯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全封闭装甲车只会是个噩梦……它们彼此间很难感知对方并进行有效的协同。
而半履带车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说这方面问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
甚至为了方便后车厢与驾驶舱的联系,他们还在两者之间接上一个电话,就像坦克电话那样。
“上尉同志!”阿列克大叔在驾驶室里通过话筒向后方叫道:“我从来没开过这么好的汽车,我是说……它看起来很安全,如果需要的话我甚至可以把窗户上的挡板放下来!它们可以挡子弹,是吗?”
“是的!”舒尔卡回答:“前方钢板有127厚,它可以挡住127机枪子弹!”
侧面及后部装甲就只有7了,这几乎是所有装甲车辆的规律。
“那么,上尉同志!”阿列克大叔问:“我可以把它称为坦克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得到坦克驾驶员的待遇吗?”
“可是……阿列克大叔!”舒尔卡这才意识到阿列克说这些话的意图:“你已经得到了双倍的沃特加配给!”
“算了吧,上尉同志!”阿列克大叔回答:“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双倍配给是你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我……我可不想一直这么装糊涂下去!”
战士们听了不由“哈哈”大笑。
这时只听普卡雷夫大喊一声:“敌人,十点钟方向!”
顺着普卡雷夫指示的方向望去,果然就见几个人影在雪地里跌跌撞撞的奔跑着,手里还拿着枪。
“包围他们!”舒尔卡下令:“注意隐蔽自己,旁边的装甲就是用来给你们挡子弹的,明白吗?”
“明白!”战士们应了声就趴低身子,驾驶员则将前方的挡板放下一半,依靠下半部及挡板上的观察孔驾驶。
另一方面,传令兵就用信号旗向其它车辆传达舒尔卡的命令。
很快,车队就分成两个部份像两条长蛇似的朝德残兵可疑位置包抄上去。
“砰砰……”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情急之下的德军趴在地上朝车队射击,不过子弹当然无法击穿半履带车的装甲,它们打在装甲上发出爆豆般的“啪啪”声。
战士们不由自豪的笑出声来,老兵大声叫道:“它很管用,不是吗?他们应该早点把这玩意发明出来!”
“让他们尝尝这个!”说着哥萨克就将机枪架在车顶上,然后“哒哒哒”的朝德军掩藏的位置打出一梭子弹,马上就把德军的火力压制住。
接着战斗就结束了,因为苏军已经完成了包围,德军残兵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逃出去,于是纷纷举手投降。
这让战士们有些扫兴,他们更希望德军多抵挡一会儿。
车队停了下来,舒尔卡让人下车接收俘虏。
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两声炮响以及若有若无的枪响。
“三号坦克!”老兵从炮声判断:“至少有两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