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建官职了。”
回到府上,黄明远便召集众人,商议建官职,立朝廷的事情。
这让众人来了兴趣,朝廷都建立了,卫公登基还会远吗?
隋朝的叁省六部算是一个开创性的设计,虽然其中还有不少问题,但黄明远暂时不准备脱离这个根本,只是要细化其中的细节。
最重要的是相权的设计。
如之前想到一样,文归文,武归武,各不想干。
文官这边,叁省六部,确切的说是两省,因此尚书省其实没必要存在。历史上也是如此,到了唐朝中期,就是中书门下,决策,审核,发六部执行,跳过了这一阶段。
黄明远也是准备如此,方便效率。
当然也不是完全省略,中书令只能算决策官,离着真正的宰相还远着呢,只有加了尚书省的官职,才算真正的大权在握。
十二月二十日,黄明远下令:设政事堂,总揽朝政,分设叁省两院九部五署一寺二监。
叁省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原内史省),门下省。
以中书令(原内史令)领尚书左仆射为右相(首相,掌决策),侍中(原纳言)领尚书右仆射为左相(次相,掌审核),中书令,侍中,叁司使(计相,掌计部、商部、税务总署),同尚书仆射(二人)七职入政事堂参政。
一院九部五署一寺分别为理藩院、翰林院、吏部、计部、礼部、民部、文部、刑部、工部、商部、路部、马政总署、防疫总署、驿传总署、税务总署、将作总署、大理寺、少府监、国子监。基本上做到了平衡和全面。
又设督察院、审计院、通政司等监察、审计机构,独立于政事堂。
十二月二十二日,黄明远又下令:
以李子孝为右相;
黄明襄为侍中,代掌门下省;
夏安恂为叁司使;
李景为同尚书仆射;
房玄龄为同尚书仆射,领理藩院尚书。
五人入政事堂议事,相当于宰相。
又以邓议为吏部尚书,陈孝意为左都御史,二人权重,其职不亚于宰辅。
宰辅七人,空缺两个。
其余五人,李子孝是丰州老人,亦是寒门士子和黄学(邹山学派)代表;夏安恂是黄明远的家臣,代表着庞大而低调的家臣势力;黄明襄是黄明远的亲弟弟,代表宗室,同时代表着江南势力;李景是武将代表,同时代表着大隋旧臣;而房玄龄是黄明远的表兄,代表外戚,同时代表着关东世家。
黄明远还想从军中和关陇各抽一人补齐相位,但郑言庆等人在外征战,关陇也没有合适人选,只能空着。
最令大家吃惊的是裴矩、苏威二人,裴矩授太傅,苏威授太保,虽然地位尊崇,但并没有获得实权。
不过大家并不太关注这二人,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两条政令的宣布,真正意味着新的时代,马上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