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杨谅谋反(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1059 字 2022-06-01

这使得杨谅便成为大河以北事实上的统治者。古往今来,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没有权利、实力如此庞大的藩王。

杨谅敢造反不是他夜郎自大,而是他真的有这份实力。大河以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天下精兵的聚集地,当初的晋国主霸春秋,刘秀建立东汉都是起于此地。而北周灭北齐之后,河北地区作为北齐的统治核心,素来对关中政府不服从,自尉迟迥在相州叛乱开始,这种对抗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

而杨谅本人因为权利巨大,身边围拢了一大批对关中政府不满的北齐遗老遗少,而这些庞大的政治资源和其掌握的中下层势力使得杨谅可以调动足够的力量与中央政府对抗。

而且杨谅拥兵数十万,自以为自己进足以抗衡中央,退则可自保山东

自慜太子杨勇被废,杨谅便心中警醒。再到蜀王杨秀获罪,杨谅极为不安,“照这样下去,下一块砧板上的鱼肉就非自己莫属了。”

并州总管的设置,主要目的便是防御突厥。因此杨谅上书天子道:“突厥正处于强盛时期,应该修整军备。”

为了对抗中央政府,在仁寿年间,杨谅大规模地征发工匠役夫,修造武器,招集亡命之徒,身边的私人门客将近数万。后来突厥败亡,他因为防御突厥征召的军队却并没有解散。

这些如果还只是实力的对比,而在政治和宣传上,杨谅也开始为叛乱做准备。

此时并州正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作天子。”这种民谣针对性太强,一般很少有人敢直接传播。但就是这么首毫无逻辑、毫无内含的民谣,却是在并州广为流传。

当这首童谣传到汉王杨谅的耳中时,它不知已在并州流传了多久。

杨谅身边的文武对此也议论纷纷,有人说它是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想怂恿杨谅造反而刻意编造的;有人相信这是代表上天意志的谶语;更多人则表示对此毫不知情。至于真相如何,恐怕谁也说不清。

不过,汉王杨谅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解释,他认为“孤幼字阿客,‘量’与‘谅’同音,而孤在皇家排行最小,此谶语合当该孤做皇帝”。杨谅对此童谣非常重视,并对照自己的名字进行了认真剖析,发现两者出奇吻合。由此,他更坚定了自己当皇帝的决心。

也不怪杨谅迷信,谶语这种东西,大多数时候总能自圆其说,因此背受时人追捧。这时候三国时期“代汉者,当涂高也”和北齐的“阿那亡汝国”等故事正是民间津津乐道的事情,杨谅如何不会对此重视。

这种谶语解法无数,但杨谅却是自认为找到了最合适的解法。

眼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杨谅本人也自认为自己再无后路,因此杨谅找到自己的心腹咨议参军王頍、兵曹参军事裴文安等人秘密商议起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