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无话,第二日清晨,在公主府用了早饭,又去瞅了瞅儿子,才离开公主府,回去长安城。[
临走之前,靖佳公主才微带酸意的嘟囔了一句,“听说国公府里多了个女幕僚?”
这事经过两个多月,长安差不多已经传遍了,赵石也没隐瞒的意思,只是道:“香侯府荐过来的,现在家大业大,信得过的幕僚也难寻找,那会儿我不是派人到你这里也你荐一个吗,现在也没动静,若是看谁合适,只管跟我说,我这里先用着。”
靖佳公主顿时被他带歪了,“读书人你多数信不过,目不识丁之人又有什么用?”
赵石乐呵呵的点头,“这年头,读书人确实让人信不着。。。。。。。”
靖佳公主也笑,“所以你就用了个女幕僚?听说啊,长的还很俊俏。。。。。。。不如我这里也荐个女官到你那里,也好让香侯府瞧瞧,公主府也有女才子。”
赵石立即正了脸色,“我的用的在此人之才学,与长相如何无关,这人来历有些。。。。。。信不信得过,还要看以后怎么样,现在还说不准。”
至此,靖佳公主也不再纠缠什么,只是心想,满长安有才学的人多了,非要弄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在身边,也不怕人说嘴?
不过就算有些醋意,她这里也是鞭长莫及,说再多也是无用,点上一句两句,稍稍抱怨一下,也就成了。说多了。反而惹人厌烦。公主殿下是不会做那样的蠢事的。
离开公主府,一路疾驰,在午饭之前赶回到长安城。
这时晋国公府,已经张灯结彩,就等着过大年夜了。
今年的晋国公府,和去岁时又是一番景象了,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府中人丁增加了足有三分之一。府邸虽然规模没变什么,但府中各处修缮的更加细致,愈发有了京城豪门的气象。。。。。。
待得大将军赵石灭夏回京,受封晋国公号,以大同府为封地,这么一来,晋国公府已然是长安一等一的门户了。
就官爵而言,大秦再没有一人能得此殊荣,甚至可以说,再过上若干年。也不会有人超过现在的晋国公府。
而现在,晋国公府的主人。大将军赵石也才三十出头的年纪而已。
晋国公府如今唯一缺的其实就是底蕴,比起那些立足长安的百年大阀来说,出身寒门的晋国公,也许能享一世之尊荣,但如果晋国公府没了大将军赵石,也许不出几年,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府邸,也就该败落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长安晋国公府,却是无人敢于轻犯,甚至于无人能够撼动其地位。。。。。
经过就封赏之事的明暗较量,让许多人意识到,皇帝陛下对大将军赵石之宠信,是如何的稳固不可动摇,和景兴年间的景象完全不同,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轻试晋国公锋芒。
而大将军赵石并没有出掌枢密院,也没有任职兵部尚书,这无疑让许多人松了一口气,也更是不愿再在这个时候招惹大将军赵石了。
但话说回来,大将军赵石也许将留京数载,甚至于,可能一直呆在京师不出去了,那么以后朝堂诸事,很多还得要看大将军赵石的偏向。
这样一来,许多人关心的事也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关心,在今后的朝堂诸事中,大将军赵石到底会居于何等的地位,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大秦朝野之上所有成熟的官员们,必然要注意并考量的事情。
而大将军赵石自回京以来的种种,也被人拿出来细细琢磨,由此,很多人却是发觉,也许,大将军赵石回京任职还是很不错的。
将今科进士都扔去了西北,皇帝陛下自从跟大将军深谈了一番之后,就立储之事上也松了口,也许,明年祭天大典之后,便会就势立下皇储,显然,大将军赵石在立储之事上,很是劝了陛下几句。
兵部尚书李承乾升任枢密使,成峦成为兵部尚书,张承没有升任大将军,而是被调回京师,任职枢密副使,大将军的得意门生杜橓卿升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国武监祭酒。
这些背后都有着大将军赵石的影子,虽然让朝堂重臣们有点不舒服,但大将军并未为自己争权夺利,也未表现的过于蛮横,而是照足了官场规矩,有交换有商量的任用了一些自己的门下。
这在官场而言,并非不可接受,同时也让人很是放心,不虞大将军赵石这样的武人乱来一通,弄的朝堂上乌烟瘴气。
官员们的适应能力无疑是很强的,很快就平静的接受了如今的朝局变化。
毕竟,景兴一朝过去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当中,景兴一朝的老臣们,除了长安之乱让许多人倒了霉之外,便再无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