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商贸团OR旅游团...(2 / 2)

怨不得陈三水失望,这个代表团的规格委实不怎么高。王沪生五十出头的年纪,据说是解放前上海一家资家的公子,动乱中很是挨了整,拨乱反正以后,他才被解放出来工作,属于无党派人士,在七位副市长中排名最末。不说党委那边,便是政府这块儿的一些正处级干部,如市政府秘书长、监察局局长等等之政治地位也要比他高一些,毕竟,乌山的政府秘书长也好、监察局局长也好,都是市政府党组成员。

这样一位副市长带队的代表团,规格又能高到哪里去?

代表团团长其实可以说是三易其人了,来,市委书记段忠诚准备亲自挂帅,听说为此还同市长黄明泰争的很厉害,接着,团长人选又变成了市委常委、副书记、计经委主任马华。

这规格,也算说的过去。

谁知道,最后陈三水拿到的名单,团长变成了王沪生。

陈三水现在真担心,临出发那一刻会不会临时再换了团长,变成委里的常务副主任杨学?亦或,便由陆主任任团长带队,那这个经贸团,也干脆别叫政府代表团了,叫计经委经贸考察团算了。

代表团规格越来越是缩水,由不得陈三水不犯思量,是不是自己哪里工作不到位,为什么市里大领导们突然由特别重视赴港招商,变成了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陆铮笑了笑:“别乱琢磨,咱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其它的,咱不管,谁带队都好,咱这次招商都要做的漂漂亮亮的。”

从种种迹象,看来乌山这场风暴,已经为期不远了,看来市委主要领导们,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才都留守乌山,以应付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陈三水点点头,旋即又不不满的说:“该去的不去,不该去的都争着去,真是乱套了。”见陆铮微微蹙眉,不敢再说,说:“我给您打饭去。”开门走了出去。这段时间,陆铮通常中午就是在单位吃,陈三水从食堂买了饭给他送过来。

看着这份名单,陆铮也微微摇头,确实如陈三水所说,不该去的都在争着去。

代表团成员,副团长便有六位,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邓一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大刚,市民政局局长刘伟红,市委副秘书长、外事办主任高燕燕,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天。

而陆铮这个副团长,排名六位副团长中的最末,当然,赴港后代表团具体活动安排肯定要他负责。

前五位副团长中,如果说外事办属于业务对口、宣传部则因为政治宣传需要也必然会委派干部随行,可其余三位副团长实在不知道和这次招商能拉得上什么关系。

再看代表团成员名单,一些和此次招商完全不搭调的干部比比皆是,还有两名退到了顾委的老同志。

很明显,这个赴港商贸代表团在很多人眼里,便是出国旅游团、疗养团,变相成了一种福利待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以前很少乌山干部能走出国门,便是出国,也多是去朝鲜,再好的,最多最多也不过是去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

香港,这颗东方明珠、花花世界的资主义天堂,虽近在咫尺,却很少有干部能去一睹芳颜,传说倒是不少,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那高楼林立的繁华大都会形象越来越多的被国人所知。

如今乌山突然组织了赴香港的商贸团,各部委办局的领导,都想借机会出去走走看看,为了争到指标明争暗斗的极为厉害,甚至在一些干部眼里,这次能不能去香港,能不能争到这个福利,关乎了他在中层干部中的政治地位,简直就是荣辱攸关的头等大事。

若不是市委大领导面前的红人们,大多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在这个节骨眼上,都要留守,尽量避免出远门,只怕代表团的名单会更为庞大臃肿。

然后,陆铮将目光投注在了代表团成员马才夫的名字上,马才夫的名字虽然列在名单靠后的位置,但他却是货真价实的副处级干部,乌山日报报社总编辑。

虽然抱着疗养旅游的心态加入这次商贸团的干部不少,但陆铮希望能去的干部,却也基就位,可见市里,对这次招商引资工作还是抱着很大希望的。

在名单最后的几个名字,是乌山市国家安全局的同志,现今去香港等同出国,按照相关规定,安全局除了对出国人员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外,如有必要,也会派员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