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惊闻(2 / 2)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1729 字 2023-02-18

前阵子他让人送了数百匹緤布至营中,给军士们裹伤用。

细緤(棉布)在唐代也是一种纺织品,因为稀少,一度卖得比大部分丝绸贵。主要来自南方,也被称为白緤、桂管布。

军中裹伤,目前主要还是用麻布、杂绢,其实效果不太好。

细緤柔软、透气、吸水,做成的绷带,比其他种类的织物都要好。

如今需要做的是降低緤布的成本,这就需要扩大种植面积了。邵树德觉得,可以在南方试一试。

棉,大致有五个品种:草本棉、木本棉、陆地棉、印度木本棉(亚洲棉、树棉)、海岛棉。

灵州的司农寺田庄内小范围种植了部分棉花,其实就是草本棉。应该是北朝那会,由粟特商人带到敦煌,落地生根。

敦煌那个干旱的地方,其实不太适宜种植这种极为费水的经济作物。

棉花需要光照和水源,同时有这两样东西的地方不多。邵树德记得后世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搞得河流水位大降,生态压力极大。

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在长江流域开种更好一些。

社会经济发展,会反哺军队——这是已经发生的事。

军队实力强了,对外征战,获取资源,再反哺经济——这件事以前一直在发生着,邵树德就是靠这套起家的,今后他还想继续维持住。

要做的事很多啊!

「陛下!」夏鲁奇在帐外招手。

邵树德知他性子谨慎,没有事定然不会如此,因此缓缓起身,平静地走到外面。「有听望司急报。」夏鲁奇伸手递过木盒。

邵树德接过,检查了一下密封,然后打开,仔细阅览。良久之后,他叹了口气,道:「让陈侍郎来见朕。」

陈诚也跟着过来了,就住在营中。

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小吏给他点上了蜡烛。

「再点两根。」陈诚眯着双眼,努力看清奏疏上的蝇头小楷,看了半天,终于怒了:「好你个贼胚,字写得那么小!别让老夫抓着把柄,不然有你好看。」

小吏默不作声地又点了两根鲸油蜡烛,移近了点,帐内一下子亮堂了许多。

「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今后若没了鲸油蜡烛,老夫晚上还办不办公了?「陈诚搁下毛笔,叹道。

「师长,少府制了几万根蜡烛,可用很久呢。」小吏说道:「若没了,陛下定然再行赏赐。」

「去岁有不少人眼红赏赐,出海捕鲸,一无所获。甚至还有两条船没能回来,生死不知。」陈诚喝了口茶,道:「御史台那边已经有不少人上书谏止了,这鲸油蜡烛,或许用一根少一根了。」

其实吧,目前确实有人上疏弹劾,但多是小鱼小虾,人也很少。至少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之类的重量级人物还没出手。

弹劾的理由很正当:有伤天和。

出海的人眼里只有赏赐,要钱不要命。他们不爱惜自己的命,愿意以命换富贵。但御史们看不下去了,觉得这样搞下去,出海的人越来越多,万一一年沉个几十条船,要死多少人?

这不是有伤天和是什么?

他们也知道这不是圣人下的命令,因此没把矛头对准圣人,只求朝廷下诏禁止这些亡命徒出海。

但圣人的脾气也不一般,看到奏疏后,直接在上面朱批一句:「尔事何多!」陈诚看到朱批时笑了。

在建极元年的时候,满朝文武在圣人面前都战战兢兢。但在建极六年的今天,许是圣人一贯以和蔼的面目示人,朝臣们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差点忘了圣人是个下朝后就直接练重剑砍人的武夫。

「这个就要看运道了。」小吏笑道:「据平海军的人说,他们曾经在海上看到过大鱼。只不过当时军情紧急,未及捕捉,后来再寻,却已不见了踪影。」

「也是。」陈诚放下茶盏,刚想继续办公,却见夏鲁奇走了过来。「陈侍郎,圣人有召。」夏鲁奇躬身行礼道。

「何事?」陈诚下意识问道,说完,摆了摆手,道:「老夫孟浪了。」

「无妨,圣人遣我告知侍郎详情,尽快与他一同入河东。」夏鲁奇说道:「五日前,李克用突然自病榻上起身,众皆惊骇。克用令厨下献饭,吃喝完毕后,欲出雁门关。李袭吉、李嗣昭等人劝阻,克用不听,最后乘马车出了晋阳,向北而去。」

陈诚缓缓点了点头。

李克用是个要强的人。北地风气勇烈,***、大将出行,若乘轿或坐车,必遭人诟病。李克用若非身体实在虚弱,定然策马而行,不可能乘车的。

而他北出雁门关的目的地大概也知道了。金城镇!

李国昌曾在金城当官,那里曾是沙陀三部的牧地,也是李克用出生和长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