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灾害频发,老朱的无奈!
农户最后对待自己的态度有些差。
但是徐妙云并未在意。
只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农户离开的背影。
满脸的不解。
“这个朱怀……”
“看样子真的不是一般人啊。”
“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
“竟然如此深受农户的爱戴!”
……
一时间,徐妙云更加期待。
想要看看,这个朱怀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
与此同时。
应天府朝堂之。
文武百官齐聚。
胡惟庸正在作揖弓手向坐在大殿之的朱元璋汇报最新的灾情。
“启禀圣……”
“如今陕北一代,遭遇旱灾。”
“土地开裂,小麦全部枯死,百姓民不聊生,急需赈灾粮。”
“南方一代,连续两年水灾频发。”
“百姓居无定所,根本无法进行农耕,希望陛下福泽天下……”
“免去江南一代农户今年的税收徭役!”
……
听着胡惟庸汇报的近期灾情。
朱元璋也是觉得脑袋头疼。
“北方旱灾……”
“南方水灾……”
“咱这大明到底做了什么让老天愤怒的事情。”
“竟然要如此惩罚咱啊!”
朱元璋的感慨。
大殿无人敢应答。
其实大明的灾害并不能怪老朱。
主要是这个时期,属于小冰河时期。
灾害频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对于古人来说……
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下意识的以为是天的愤怒。
胡惟庸继续弓手说道。
“臣以为,灾害频发……”
“今年的祭祖仪式,可以适当的扩大规模。”
“好让天看到我大明王朝的兴盛,一边苍天保佑我大明!”
……
本来朱元璋就因为灾害的事情头疼。
一听胡惟庸的话,更加不悦了。
“胡惟庸,按你的意思。”
“咱都不能保佑大明安稳,需要求助于苍了是吧?”
“那要咱这个帝王有何用?”
一听这话。
胡惟庸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
赶紧跪拜在地。
“臣只是担心大明,一心想要帮助大明摆脱灾害。”
“一不小心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话语。”
“还请圣息怒……”
看着跪在地瑟瑟发抖的胡惟庸。
朱元璋实在懒得搭理。
“让你们想办法增加国库收入,一个个要不没办法,要不就是歪门邪道。”
“一遇到灾害,需要赈灾拨款,一个个就知道给咱汇报。”
“咱手头也紧,咱也没钱啊!”
“你们给咱说说,咱应该怎么办?”
……
“圣息怒!”
朱元璋发怒。
大殿下一个个大臣都是作揖请罪。
看着公式化的动作。
朱元璋摆了变手。
“行了,别在这废话了。”
“咱要你们,是帮咱处理政事,解决问题的。”
“不是让你们在这里让朕息怒的!”
越说越生气,到了最后。
朱元璋甚至连称呼词语都变了。
再次打量了一眼,大殿下一个个俯首的臣子。
朱元璋也明白今天说的再多也是浪费口舌。
只能吩咐道。
“行了,别跪了!”
“通知国库开仓救灾。”
“陕北一代一百万石赈灾粮!”
“江南免去本年农耕赋税!”
“谢陛下万福百姓!”
懒得在听百官的恭维。
朱元璋挥了挥手。
“退朝吧!”
……
随着贴身太监的退朝声传来。
文武百官纷纷退出大殿。
坐在龙椅。
看着走出大殿的群臣。
朱元璋摸了摸额头。
心里倍感无奈。
“大明百姓的饥荒。”
“到底如何才能够解决啊!”
……
对于老朱的烦恼。
朱怀并不知情。
在当天安排了准备大面积种植土豆和番薯之后。
朱怀还特意安排县衙在农民出城种植土豆的路建立了一个茅草屋。
茅草屋内。
只见几名衙役扛着几个蛇皮袋走了进来。
将蛇皮打开,里面都是类似拇指大小的灯笼果实。
看着这些奇怪的东西。
朱怀身后的一名侍女忍不住问道。
“知县大人,您让差役在后山采集这么多东西,要干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又不能吃,也没有医药价值,甚至就连生火都不可能!”
“这东西有何用呢。”
其实不仅仅是侍女好奇。
就连搬东西的差役也很好奇。
这些拇指大小灯笼果实。
在凤阳境内是一种常见植物的果实。
这种植物长得也不算太高,基本都在一米作用。
高一点的也就一米作用。
由于果实内,都是一些非常细小的类似于菜籽的颗粒。
吃起来味道干涩,也咬不动。
所以当地的农户都没有在意这些东西。
在大家的意识中,都觉得这是没用使用价值的野草。
但是某一天,朱怀看到这种植物。
并且经过了检查之后。
立马安排下人,将果实收集起来。
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看着众人的疑惑。
朱怀拿起一颗灯笼果实。
随后捏破,里面的细小颗粒瞬间出现在了手。
用手碾磨这些细小的果实颗粒。
朱怀缓缓抬起头,看着疑惑的众人。
微微一笑。
“这东西可宝贵着呢。”
“你们不知道,但是我可是清楚的明白……”
“这东西在我们家乡,叫做冰粉籽。”
“我们那里,尤其是夏季炎热的时候,都喜欢吃一碗用冰粉籽搓出来的冰粉。”
“那赶紧,简直舒爽到家了啊!”
……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