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老朱的头疼,税收政策没法照抄啊!
朱元璋从乞丐起家……
自然最为体会民情,深知增加农户的徭役赋税。
只会增加百姓的不满。
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绝对不会这样做。
因此当蓝玉开口的时候,尤其是说道增加农户徭役赋税的时候……
朱元璋就已经否定了对方的想法。
……
一个早朝的时间。
几乎都在讨论如何增加大明的收入。
但是没有一个人说道朱元璋的心坎。
朱元璋的心中,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凤阳县那道年轻的身影。
轻轻摇头……
朱元璋也明白今天这个时候,已经不适合提出提高商税的想法了。
索性摆了摆手。
“罢了,咱今天也乏了!”
“退朝吧!”
说完之后,随着随身太监的鸭嗓音。
文武百官纷纷退出了奉天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看向了徐达。
“天德,你且随咱来。”
一边说着,朱元璋率先走进了奉天殿偏殿。
徐达见状,虽然好奇,但是也默默跟。
进入偏殿,朱元璋坐在位。
徐达坐在偏坐,不等徐达开口。
朱元璋就主动说道。
“天德啊,说起来你是咱最信任的人了。”
“你对咱今天早的话,有啥看法?”
听着朱元璋的话。
徐达微微思考。
“殿下今天突然在大殿提出要增加国库收入的想法。”
“想来应该是有背后高人指点……”
“并且这名高人的方案已经施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吧?”
……
“哈哈,不亏是天德啊。”
“还是你最懂咱的心!”
朱元璋哈哈大笑之后,毫不否认。
“不瞒天德你说,最近咱啊确实见了一些改革大明的方案。”
“虽然说,这些方案最初让咱看起来很奇怪。”
“甚至咱最开始完全无法接受。”
“但是当咱看到了最后的成效自后,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好方案啊。”
“如果这小子的方案能够在大明顺利推广……”
“至少会让咱大明的发展更一层!”
……
听着朱元璋如此夸赞一个人。
徐达也是微微有些愣神。
毫不夸张的说,徐达完全适合朱元璋穿着一条裤子玩到大。
从最开始就一直跟着朱元璋。
自然而然,对于朱元璋也十分了解。
朱元璋虽然乞丐出身……
但是气节却十分高。
自从成为当今圣后,更是如此。
而今天,朱元璋能够放下身份。
如此评价一个人。
只怕对方的本事,绝非一般!
一时间,徐达对于朱元璋所说的人也有了几分好奇。
“还敢问圣,能让陛下如此夸赞一个人。”
“这个人,臣是否见过?”
朱元璋摇了摇头。
带着玩味的笑容,看着徐达。
“天德,你先别管这个人是谁。”
“你就给咱说说,今天咱在朝堂的那些问题。”
“你有什么方案,能够在不削减军事,也不克扣百姓的情况下,提高国库收入!”
……
一时间徐达也陷入了深思。
皱眉思考了许久之后。
徐达这才缓缓说道。
“办法倒是有,但是臣怕犯欺君之罪!”
“尽管说,咱赦你无罪!”
眼看朱元璋这样说了。
徐达想了想,随后一狠心。
略微沉默之后,开口说道。
“增加大明国库收入,只能从赋税下手!”
“既然不能克扣百姓,那就增加商税!”
……
“说得好!”
徐达话音落下。
朱元璋忍不住拍了拍手。
“那你说说,这个商税应该如何增加?”
朱元璋的再次发文,徐达可就犯难了。
“恕微臣才疏学浅……”
“商税如何收,该收多少,这不但牵扯到大明的国库收入。”
“还有大明的商业稳定。”
“收高了,会引起商户的不满。”
“收低了,又无法满足圣增加国库收入的想法。”
“所以怎么收,臣真的想不到。”
听着徐达的话。
朱元璋也是陷入了苦笑。
“其实不仅仅是天德你啊。”
“就连咱也在考虑这个应该如何收,收多少而苦恼呢。”
“本来咱今天想在朝堂和群臣探讨一下。”
“结果一个个连增加商税的想法都没有,咱也就没了兴趣。”
……
“可是陛下,您不是说有高人指点吗?”
“这名高人难道没有想到如何收这个赋税吗?”
徐达话音落下。
朱元璋脸的苦笑更浓了。
“这个高人,自然由他加收商税的办法。”
“而且咱也不怕告诉你,在他的辖区内,用增加的商税,进行了全方面的发展。”
“百姓安居乐业,商户稳定,一片祥和的景象。”
“甚至就连咱的应天府,都相差无几啊!”
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当初朱怀在和自己对话时候。
告诉自己要找到收取赋税的那个平衡‘点’。
朱元璋就觉得脑袋疼。
“不过毕竟地域不同,无法因地制宜!”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咱真就想把他那一套税收政策搬过来直接用啊!”
朱怀在凤阳县的税收,是建立在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
但是朱元璋也明白。
如果没有凤阳县的稳定发展支持。
自己贸然推广朱怀的收税政策,那么绝对会在大明内部引起动荡。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朱元璋自从凤阳回来之后,一直都没有推行这一政策。
而是寝食难安的在考虑。
大明的税率到底应该如何修改最为合适!
……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