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咱就事论事,别贬低当今圣啊!
“按你的说法,你私收商税我们还冤枉你了?”
“当今圣不但不能怪罪于你,还应该奖励你?”
“谬论!”
本来朱元璋就在气头。
听着朱怀如此话语。
整个人差点原地爆炸。
要不是之前对于朱怀的印象不错。
只怕老朱真的要把朱怀打入打牢了。
眼看情况越闹越僵。
朱标也是站了出来,想要缓解一下形式。
然而这一次,不等朱标开口。
朱怀身后的几名下人却忍不住了。
尤其是师爷……
直接开口说道。
“诸位,容我说句公道话。”
“我从小在凤阳县长大,不知道外面的规矩如何。”
“但是我看到的是,在少爷来之前。”
“凤阳县官服收入年年亏空,百姓民不聊生……”
“衙役也是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身体强壮的百姓为了活命只能靠抢!”
“普通的百姓为了活命,只能易子而食!”
“而身体差的,或者是一些女子,就只能活活的在街头等死啊!”
说到最后师爷似乎也是触景生情。
一脸悲愤!
听着衙役师爷的话语。
本来还在气头的朱元璋一脸不相信。
“此话当真?”
“我可是听闻,当今圣对于凤阳县的建设十分重视。”
“怎么可能如此民不聊生?”
朱元璋当初成为皇帝之后。
对于凤阳的建设可谓是投入了大量心血。
正因为如此,他显然不相信师爷的话语。
似乎看出了朱元璋的怀疑。
不等师爷说话,身后的几名侍女也开口了。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凤阳人,何须骗你!”
“当今圣是重视凤阳县,但是他只知道拨款,给人……”
“可是这些钱到底能不能到凤阳县还是被克扣了,圣根本不知道啊。”
“没有钱,人才来了又留不住,只能离开!”
“如此循环下去,当时的凤阳县,真的是一片凄惨啊!”
……
听着几人的哭诉。
朱元璋也愣住了。
当初他确实有些肤浅。
只想着建设凤阳县。
没有考虑官府层层克扣的问题。
不过这和朱怀收税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朱元璋疑惑的同时。
师爷调整好了情绪再度开口。
“当时的情况,知道知县大人任之后才得到了改变。”
“他大力鼓励商户营业,提高了商人在凤阳县的待遇,并且提高了商业的税收。”
“随后利用这些税收,招募了一批身材强壮的衙役负责巡视包围凤阳面授土匪马贼的侵害。”
“因为商业的发达,身体病弱的人也有了杂役可干。”
“一番循环之下,原本的凤阳县马贼都变成了城门守卫。”
“人人也都有饭吃,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所以说,如果不是知县大人当初大刀阔斧的税收政策,如今的凤阳县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呢。”
“甚至就连我们,也是当初少爷看我们可怜,又体弱多病,才招我们做侍女让我们,才不至于饿死街头呢!”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
听得朱元璋和朱标等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因为无论是他们说的鼓励商人政策。
还是说改变税收的政策。
都是和大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的。
一连串的话语,显然超出了朱元璋和朱标的理解能力。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社会……
最重要的是百姓吃饱。
想要吃饱,就必须有人种地。
如果大力发展商人。
那么到时候,没有了农户,谁来种地。
许久都搞不明白的朱元璋下意识的看向了朱怀似乎想要得到答案。
不过朱怀却压根就没理对方。
真以为自己是脾气好了。
一会对自己大呼小叫,一会有想要有求于自己。
爱谁解释谁解释去。
反正他不给这暴躁老头解释。
被有一次无视,朱元璋也是老脸一红。
好在朱标这个时候在场,不得已又只能出来说软话。
“实不相瞒,朱知县你的这些政策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无论是我父亲还是鄙人,都十分好奇你这一套政策的践行方式。”
“还请知县大人能够解惑!”
……
眼看年轻人还算彬彬有礼。
朱怀这才缓缓站了起来。
“你们重农轻商的想法我理解。”
“毕竟,在本官看来……”
“大明的这些制度理念很多都是十分落后粗糙的。”
“总体来说,无非就是制定这些制度的人对社会的发展理解不到位,自然而然,这些制度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
第一次来,朱怀就当众骂了自己父亲。
这一次,更是把朱元璋和他们这些皇子皇孙骂了一遍。
朱标岂能不尴尬。
“咳咳……”
“那个老弟,我知道你理解比较深厚。”
“但是咱们就谈制度,圣的事情,咱们还是就算了吧。”
听着朱标的话语。
朱怀也是点了点头。
“老哥提醒的对。”
“既然如此,咱们就事论事,我也不贬低当今圣了。”
“毕竟,当今圣的锦衣卫无处不在。”
“指不定就安插在我身边呢,那我岂不是明天就要在菜市场斩首示众了!”
……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