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郑。 在韩国吞并魏国之后,秦、赵、燕、齐、楚五国出于试探韩国的目的,打着恭贺韩国的旗号,各自派出使者前往新郑。
按照往常的道理来说,只是试探的话,使者的身份不需过高,只要足以表现出己方的尊重之意即可。
但因为韩王一句愿意共襄天下大事的话,各国提高了使者的身份。
秦国以魏冉为使,赵国以平原君为使,燕国以将渠为使,齐国以后胜为使,楚国以芈梁为使,五人皆是各自所在国家的丞相,由此可知各国对韩国如今的重视。
既然各国默契地派出丞相作为使者,各国的师团规模也就出奇的大。
因此这些时日,新郑可谓热闹非常。
五国的使者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各自虚与委蛇,刺探着对方对韩国的看法。
这一切,韩国上下皆是看在眼里。
韩国不仅没有阻挠,甚至火上浇油,邀请各国丞相前往郊外观看韩国的阅兵式。
一副生怕各国不知道韩国厉害的模样。
对此,各国丞相表面上艳羡,实际上却是对韩国更加戒备。
如今韩国还没消化掉河东、河内、东郡、砀郡就已经恐怖如斯,等韩国将这四郡之地完全收归己用,天下谁还敢违逆韩国的意思?
!
韩王当着五国丞相的面,封赏了有功的臣子。
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由三等侯爵晋升为一封侯爵,只差一步即可封君。
执金吾卫云、羽林军校尉韩腾、虎贲营校尉朱亥也各自因功晋升为一等子爵,距离封伯不过一场大胜的距离。
其他大臣如丞相张平、太尉暴鸢等也各自增加了食邑,韩国上下,皆大欢喜。
一下子多出了五郡之地,韩国自然要大范围调整官员的职位。
韩王下令,南阳郡尉魏辙因功调任河东郡郡守。
汉中郡守冯亭调任河内郡郡守,原汉中郡郡守一职则是由宗正卿韩信接任。
上党郡郡守严奎、颍川郡郡守荀况、蜀郡郡守李冰、汝南郡郡守韩阳、巴郡太守韩正、南阳郡郡守靳黈、三川郡郡守张若则是官职不变。
只有东郡和砀郡郡守两个职位,韩王迟迟未决。
明眼人都看出来。
东郡和砀郡地形微妙。
河东、河内郡有河水天堑,上党有太行屏障。
颍川有函谷关,南阳有武关,唯有东郡、砀郡无险可守,守之不易。
东郡北接赵国,东临齐国。
砀郡则是东靠齐国,南倚楚国。
一旦发生战事,很容易受到夹击。
是拉拢人心,将两郡的郡守留任还是选派重臣、震慑两郡宵小。
这是韩王一直犹疑不决的问题。
往更深层说,这涉及到韩王当初的允诺。
在中大夫颜恩跳下城头自尽的时候,韩王许诺只要大梁守军投降,所有人职位不变。
千百石以下的官员好安排,韩王有信心,经过层层的“上岗培训”
后,他们可以胜任韩国的要求。
唯有千石以上的官员难以安排,用了,怕他们对魏国不死心,给自己捣乱。
将他们闲职。
又会浪费这批人才。
毕竟除了少数依靠祖上的荫功尸位素餐的,还是有不少人是有才能的!
最终还是李斯直言进谏,说服韩王重用魏国降臣。
所以。
在五国使者抵达新郑的第七日,韩王又下令,宣布了东郡、砀郡郡守的职位。
原魏国上大夫段干崇出人意料的接任了东郡太守,而砀郡郡守一职则是由“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