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十七 穷寇勿追(2 / 2)

“哈哈……我发现咱们兄弟二人联手的威力果真非同凡响,几乎让哥哥我爆发出了意想不到的能量!反应也变快了,思路也清晰了,破绽也有人给我弥补了,实在是天衣无缝!”巨毋霸一边与阮翁仲策马并行,一边放声大笑。

阮翁仲亦是陪笑:“哥哥所言极是,和你并肩作战,小弟也是犹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心里明亮如镜!”

巨毋霸遗憾的道:“可惜刘、赵两位将军畏惧汉军的气势,一直闭门不战,否则凭你我兄弟联手的实力,定让汉军讨不到半点便宜!”

雒县城内的刘赵联军已经基本撤退完毕,只留下了周亚夫、杨昂殿后,看到巨毋霸与阮翁仲安然无恙的归来,急忙打开城门放二人入关,然后再次关闭了城门。

不远处杀声震天,颦鼓动地,十几万汉军掩杀而来,眼见距离雒县只剩下三五里路程。

“放火烧掉雒关!”

周亚夫果断的下令点燃大火,把这座雄关要塞付之一炬。

因为连年的征战,雒县城中的百姓已经全部搬迁,只剩下一座空城。随着周亚夫一声令下,近万名西汉联军同时放火,引燃了民房、府邸、粮仓等建筑,一时间烈火熊熊,浓烟滚滚,整个雒县变成了一片火海。

趁着东汉军被阻挡之际,周亚夫与杨昂率领八千人马安然退出了雒关,尾随着刘赵联军的步伐向西部的汶山前进,准备翻越崎岖的山路,由阴平、马鸣阁退回汉中。

雒县城中火光冲天,看起来至少要燃烧到傍晚才能结束,东汉军插翅难飞,只能在关外等待大火燃尽之后再进城。

“将士们不要着急,绵竹被拿下之后赵匡胤、刘裕只能向西走阴平山路,要想回到汉中,至少需要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军可以一路北上,直叩汉中,继而挺进雍凉,来个釜底抽薪,等刘、赵从崇山峻岭中走出来的时候才会发现已经无处容身!”

刘辩在马上大声呼喊,鼓舞三军士气,虽然暂时被阻挡了去路。但刘赵联军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不长了,就不信他们还能像石达开那样向西去投奔项羽?

就在这时,头顶上响起一阵“扑棱棱”的声音,有信鸽盘旋而至。

立刻有锦衣卫接下信鸽,把绑在信鸽腿上的书信呈给刘辩观看。原来书信来自金陵,向刘辩报告蔡瑁、黄祖反叛的消息,以及穆桂英产下一女的消息。

“又生了一个女儿么?”刘辩蹙眉,本来以为还会再给自己生一个骁勇善战的儿子,可惜天不遂人愿。

而蔡瑁与黄祖的反叛也让刘辩颇感意外:“看来这些历史上的反骨仔本性难改啊!蔡瑁、黄祖何德何能身居高位?朕册封他们杂号将军,让他们执掌水师,够看的起二人了,竟然还会反叛!虽然曹操的谋士在这里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二贼早有叛逆之心,否则怎么会轻易中计?”

让刘辩感到庆幸的是,自己在金陵栽培了两年的僧兵与道兵终于派上用场了,有尉迟恭统兵,姚广孝、陈宫担任谋士,凭借着优势兵力应该能够轻易打爆军心不稳的蔡瑁,在曹操攻占寿春、合肥之前,彻底平定战乱。

大战四起,容不得一丝马虎,刘辩忽然由蔡瑁、黄祖想起了远在河北的许攸,此刻他正与陈登在李靖的麾下担任参军。不过这俩人的智力远远不及李靖,想来最多也就是做点写写画画的差事了。

“给李靖修书一封,用飞鸽传过去,就说与曹操起了战争之后密切关注许攸的动静,谨防他怀有二心!”刘辩收了书信,扭头朝身边的陈平吩咐一声。

书信写好之后,信鸽凌空飞起,展翅而去。

就在这时,徐晃的信鸽也从绵竹方向飞来,越过火光冲天的雒县,降落在了东汉锦衣卫的手中,再次呈给刘辩。

刘辩以最快的速度把书信浏览了一遍,徐晃在书信中写道:“启奏陛下,臣等一路翻山越岭,历时二十余天抵达绵竹关。城内有周亚夫、新文礼驻兵四万,幸亏法孝直运筹帷幄,算无遗策,让臣在白雀山斩了新文礼。并引诱周亚夫出城,一举破之,方才拿下绵竹。臣等预计刘赵二贼十有八九会放弃雒县,奔汶山方向撤退,故此打算轻骑追袭,请陛下派遣大将率骑兵支援!”

看完徐晃的书信,刘辩这才恍然顿悟:“我说徐晃怎么轻易的就把武力不俗的新文礼给阵斩了呢,原来是法正指挥的定军山翻版啊!不过穷寇勿追,万一再来一个奔剑阁张郃中计怎么办?就放刘裕、赵匡胤去攀山越岭好了,我们抢先攻占汉中,甚至拿下雍凉,看他的十万人还能去哪里?”

刘辩立即修书一封,命锦衣卫用信鸽传给徐晃,不要追的太紧,免得中了刘赵的伏兵。巴蜀多山,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几乎遍地都是绝佳的伏击地点,追袭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又一只信鸽腾空飞起,掠过雒县,向北飞去。

拿下绵竹之后,徐晃留下法正、张松率领一万人守卫关卡,自己与傅友德、张宪率领三万人向南杀奔雒县,希望在半路上拦截撤退的刘赵联军。但长达一百八十里的距离,还是追赶不及,被甩到了后方。

得到斥候回报,刘赵联军火烧雒县,率兵向汶山方向撤退而去。徐晃一边飞鸽报告刘辩,一边打算挥兵穷追,走了三十多里路程,忽然收到了刘辩的书信,告诫穷寇勿追,谨防埋伏。便将书信展示给众将士,停止了追击的打算。

刘裕率领两万弓弩手在山谷中埋伏了一夜,不见追兵赶来,只好悻悻的收兵。命令周亚夫、杨昂继续断后,以最快的速度朝阴平方向进军,争取在东汉军推进到汉中的时候撤回自己的老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