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齐天大圣(2 / 2)

且年轻人久没工作,又容易惹事生非,可现行制度下,乃是以厂为家,想找工作,哪里有那么容易?

没奈何,只好是优秀技工的老子,提前下岗,让儿子顶了自己的班,早早把这就业指标占了,好解决终生大事儿。

这技工一家的问题,是解决了,可厂子里的问题来。

少了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能创造极大生产力的老工人,多了个嘛也不懂,还得从头学起,简直等于吃白饭的小青工,一反一复,简直损耗惊人。

此种弊端,简直比裙带关系,任人唯亲,走后门等等,对一个企业的杀伤力还大。

毕竟这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问题,很多有名气的大厂,如今的产品却是一代不如一代,跟此种弊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当然,此种弊端,不用薛向提,冯京也知道,关键还是解决之道。

而薛向恰恰就给出了完美的方案。

说来复杂,其实也简单,无非是一种特殊的返聘。

那就是老子下岗,儿子上岗,再返聘老子上岗,不过这老子上岗后的工资待遇,得大幅削减,儿子和老子加起来所得,也不过是老子退休前的所得总和。

如此一来,可谓是两便。

从工厂方面说,优秀的技工被保留下来了,就等于保住了核心竞争力,但总支出并没有增加。

从优秀技工一家来说,儿子的用工指标保住了,婚姻大事儿没了阻碍,毕竟,归根结底,这儿子要的就是个就业指标。

与此同时,老子儿子同场,父传子业,自不会藏私,且为子成才,只怕会严加训导,也算是为工厂培养了后备技工力量。

如此方案,虽然稍显繁琐,却是两全齐美,各得其便。

当然,除了这核心问题外,薛老三还提出许多其他见解,比如小型企业的厂长承包责任制,以及独立而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等等。

当然,许多见解也只能是见解,因为种种原因,许多意见,只怕一时间很难付诸实践。

不过,冯京却是听进了心里,结束了通话,他便挑灯夜战,做出了这篇雄文。

当然,他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在陈道林面前炫耀,更不是寄望陈道林同意以省委的名义上报中央,而是想和陈道林探究,文中的某些措施,有没有在辽东的一些国营企业里,付诸实践的可能和必要。

却说,冯京自承是薛向出的点子,陈道林却是丝毫不惊奇,突发奇想道:“省长,你说咱们要不要把薛向从德江要过来,这猴子爱折腾,有人瞧不上眼,我却就喜欢他这折腾劲儿,与其薛向在德江陷于争斗的烂泥塘,不如来咱们辽东,踏踏实实作咱们这专摇扇子的小诸葛。”

陈道林确实极欣赏薛老三,不单是因为薛向在他仕途的关键调动上,使了把子气力。

而是在他看来,薛向行事,看似跳脱,实际却是谋定而后动。

薛向捣鼓出那么多看似一定会炸翻天的乱子,而偏偏此人最后都安然无恙,便是明证。

有些人定会说薛向屡次遇险无恙,不过是有薛安远在背后庇护的缘故,可陈道林就得反问,那位徐公子背后不也是有顶尖人物么,怎么就身陷囹圄,永世不得翻身了呢。

更难得是,在陈道林看来,那位薛家衙内的眼光既远又准,往往能在他人束手无策之际,弄出点奇思妙想。

ps:  因为加更的那一张,打乱了顺序,所以今天是上午二千,下午三千,明天就恢复正常了,诸位领导放心,江南的更新不会一直这么绵软的,年关后,就恢复正常,明年五月咱们冲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