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暴风雨欲来的平静。
平静之后,一场豪雨肆虐金陵。
秦淮河水上船影皆无,石头城里人踪绝迹,暴风吹的枝叶摇曳如巫人狂舞,随即,豆大的雨点,便啪哒哒的敲打着门窗。
紫禁城上的琉璃瓦,在雨幕之中,依旧如昔。
郑和带着几个内官,应对着这场豪雨,将殿中的门窗全部紧闭,在殿中点起了一盏盏宫灯。
宫灯冉冉,殿中照的通红。
而此时的奉天殿,宛如讨伐檄文般的激昂声音响起:“擅调官兵,此罪一也。擅杀藩王,此最二也。调动官兵,纵火洗掠升龙,与谋反有何异?太祖在时,列安南为永不征伐之国,但有陈氏在其位,断不征伐,祖制如此,郝风楼全然无视,他要做什么?这等恃宠而骄之辈,若不加以惩治,日后人人效仿,又当如何?陛下,事关重大,如今朝野惶惶,四邻忧心如焚,昨夜,朝鲜国使李显,便过问此事,可见……”
朱棣面无表情,通天冠的珠帘之后,一张老脸晦暗不明。
几个骨干的大臣垂坐,不发一言,最激动的反而是一些低级的清流,他们一个个,悲愤莫名,慷慨陈词,犹如经历了父丧。
事情比想象中的严重,这已经牵涉到了朝廷以文制武的国策,涉及到了官兵的调动问题。此外,又牵涉到了藩国,无论哪一条罪状,都足以让犯事的人承担不能承担的后果。
更重要的是,大家并不喜欢郝风楼,十分不喜欢。
其一,此人是个武夫;其二,这个家伙做了许多在清流们眼里很是荒诞的事。
有这两条,就足以大家墙倒众人推了。
太子朱高炽面无表情,他侧坐在椅上,不发一言。对他来说,以他现在的立场,此时发言,显然不太合适。所以他很聪明的选择了沉默。
倒是解缙暗暗心急。
他越听,越觉得不是味。
这些清流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分不清主次之间的分别,眼下最重要的,是惩办郝风楼,这是目的。可是这些家伙,侃侃而谈,方才还有御使,居然提到了‘恃宠而骄’这四个字。
恃宠而骄是什么意思?郝风楼恃的是谁的宠?宠他的人,不就坐在这里吗?这岂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让你们去和收拾郝风楼,不是让你们把皇帝和郝风楼牵连一起,这不是做买卖,没有买一送一的说法。
但凡是文人杀人,必须得有个主旨。首先你要明白的,你要杀得人是谁,明白了这一点,再制造声势,火力全开。结果……让天子也躺着中枪,这显然不是杀人,是在自杀。
原本解缙打算退居幕后。任清流们自由发挥,可是眼下,却知道这绝不可能了,照这么下去,非要坏事不可。
他咳嗽一声,面色平静。却是含笑道:“陛下,安南的事,不惩处是不成了,几份递上来的奏书,有的隐晦。有的直截了当,都已再明显不过,此事是因郝风楼而起,擅调官兵的是他,杀陈天平的也是他,此等大罪,朝廷岂能无动于衷?自然,也有奏书明言,说这陈天平确有怠慢我大明的意思,可这不是兵变和诛王的理由,即便是朝廷要严惩陈天平,那也该是朝廷下旨,下头遵照办理,岂容他擅作主张?陛下圣明,有些事,固有陛下的思量,可是此等大事,就容不得商量了,朝廷理应立即有所动作,捉拿和查办相关人员……”
解缙心里清楚,安南的那个陈天平,确实把天子恶心坏了,前些时日各种的迹象,都表明陈天平不但耍了在安南的明军,连同大明的朝廷和天子,也都在人家的逗弄之列。私人感情上来说,解缙预料,郝风楼这个举动,未必不是为皇上出了一口恶气。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小心谨慎,绝不能滋生天子的逆反之心,否则,最后的结果,可能倒霉的就未必是那个一直不消停的家伙了。
朱棣的表情僵硬不动,直到解缙话音落下,朱棣的声音才响起来:“下旨:郝风楼胆大妄为,立即捉拿京师候审。征夷将军张辅,副将军沐晟、游击将军陈到、王康、广西总兵官姜晨人等,治军不严,不能及时制止兵变,更有纵容之嫌,此事……关系甚大,必须严厉彻查,派亲军校尉,一并拿下查办。命都督丘福,立即远赴安南,节制兵马,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雄随同,彻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