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满是失望的走了。
郝风楼看着他的背影,脸色出奇的平静,皇子之间的斗争他不愿意牵涉太深,这是他的原则,不是他孤芳自赏,而是他从不愿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郝风楼十分明确地告诉丘福,汉王必须回藩地去,就藩就意味着放弃太子之位,同时也表明了郝风楼的立场。
其实郝风楼心里不由苦笑,当他看到满是失望的时候,却不由在想:“其实汉王愿意这个时候就藩才是真正最佳的选择,这是以退为进,太子在京师没有了对手,此时又在朱棣的纵容下开始肆意拉拢大臣,用不了几年,朱棣就会对太子生出戒备之心,那个时候才是汉王的最佳时机。相反的是,现在的汉王非要留在京师,和太子斗个你死我活,从某种意义来说,无疑是稳固了太子的地位,因为一个被制衡的太子,显然比一个万众归心的太子更让朱棣放心。”
这也是郝风楼不愿意和汉王厮混一起的重要原因,汉王乃至于整个汉王集团,他们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只重眼前,在这场储君之争之中几无胜算。郝风楼怎么可能把个人乃至家族的荣辱捆绑在他们的身上?
………………………………………………
在皇帐里,朱棣呆坐了足足半个时辰,他的脸色阴晴不定,眼袋微微下垂,整个人显得苍老了许多,唯独那双顾盼有神的眼眸却依旧威慑如故。
他突然站起来,背着手,看着壁上的一副长弓。
这是一柄古朴的长弓,似乎有了些年头,可是对朱棣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副弓乃是太祖皇帝所赐。
太祖有很多儿子,每一个儿子都自认为自己与人不同,每一个儿子都允文允武,可是偏偏太祖竟然选择了太孙。
朱棣的脸色带着几分愠怒,他眯着眼。冷冷一笑,取下了这把弓,不由喃喃自语:“在父皇眼里,莫非朕就连建文小儿都不如,连他都不如吗?父皇,你还是看走了眼,你看走了眼啊。”
啪……手上的力量加重,长弓直接折为两段。
若是当年,太祖选择的是自己,又何至于今日。何至于自己成了国贼。成了乱臣贼子。建文有什么好。他又凭什么,凭什么君临天下!
深吸一口气,手握着折断的弓,朱棣一屁股坐在了榻上。他的眼泪有些模糊,深吸一口气道:“郑和。”
帐外,郑和快步进来,看了朱棣手中的折弓一眼,露出惊讶之色。
朱棣恢复了冷静,淡淡道:“这把弓拿去修缮一下,要完好如初,寻最好的工匠。”
郑和上前,接过了弓。不敢多问,只是道:“奴婢遵旨。”
朱棣又道:“命纪纲……”他拖长了尾音,似乎有些犹豫:“命郝风楼觐见。”
郑和道:“纪纲也要觐见?”
朱棣摇头:“不用了,就请郝风楼。”
……………………………………………………………………………………………………………………………………
郝风楼一头雾水,按理说论功行赏也不必急于一时。朱棣虽然是急性子,可是急性子的人往往是得到别人东西时才急一些,人家论功行赏的事,这有什么可急的?
可是既然相召,郝风楼倒是不敢怠慢,虽说此次是无心插柳,可是有了功劳却还磨磨蹭蹭,这就有点白痴了,幸好,郝风楼不是白痴。
进入皇帐,郝风楼纳头便拜:“微臣郝风楼见过陛下。”
他抬头,见朱棣脸色深沉地坐在龙榻一言不发,只是朝他颌首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