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朝会,议的自然还是当下的军事问题。 朱由检仍然沉默寡言,廷臣仍然争论不休,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数日。
对官员们来说,这种局面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皇帝没主意,诸事都得听官员的,这样官员集团就可以逐渐架空皇帝,成为帝国的真正主宰。
可惜这些满腹经纶的官员偏偏不懂军事,出的主意虽然五花八门,却大多脱离实际。
比如一些人认为既然京营和秦兵都不行,那就只好调辽东边军剿贼了。
可是马上就遭到户部和兵部官员的反对,因为千里调兵不但劳师动众,朝廷根本无力供应粮饷;而且一旦抽调辽东边军,山海关等地的防御必然被削弱,若建虏趁机叩关,岂不更加麻烦?
还有东林党人建议从各省调动卫所军剿贼,这个更不靠谱。
且不论卫所军战斗力如何是否愿意打仗,单是缺少骑兵这一条,就注定是瞎指挥,甚至连同为东林党但较明事理的钱龙锡等人都去,不得不痛加驳斥。
在淘汰了大部分明显不可行的方案后,廷臣们仍然没能商讨出一个统一的意见。
现在大致分为三派:一是换帅派。
这一派以东林党人为代表,主张解除卢象升和孙传庭的指挥权,从朝中委派重臣督师,真正目的则在于争夺军权。
这一派人数最多,声音最大。
二是维持派。
这一派以兵部右侍郎杨嗣昌工部尚书徐光启,以及中书舍人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为代表,认为卢象升孙传庭有功无过,南阳陷落责任不在二人,主张让二人继续领兵,全力追剿张献忠和李自成。
但这一派人数很少,与东林系官员相比,未免显得势单力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