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 31 章(1 / 2)

他们干架的时间是苏敬言和江岸青定下的, 地点是叶子明选的, 揍人的主力军却是苏明若。

当然,按照之前的计划, 他们得套麻袋然后再揍。

苏明若藏在小角落里的时候其实是挺紧张的:“我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呢。”

以前都是正面怼的。

苏明若不知道选时间有什么讲究, 不过选地点倒是真的有讲究的。

首先,叶子明需要把陈玄弄走,然后苏敬言仗着身高优势瞬间给杨煜蒙了脑袋。

之后只要揍就可以了!

话是这么说, 但实际上杨煜毕竟是燕国使者, 他们也不能太过分,好在苏明若深知所谓‘分寸’。

打的挺疼还解气,但也不会真的让对方重伤。

显然杨煜应该也是学过几年功夫的,拳脚也懂一点, 即使遇到突发状况也没有慌乱, 而是沉着应对。

虽然他那点功夫放在苏家兄妹两面前压根不够看。

因为这事主要是私人方面的‘揍一顿出气’, 因此苏敬言的主要任务是配合苏明若。

就连谢容都在苏明若眼神的鼓动中上前掺合了一把。

然后就在这时候,苏明若的动作猛地停顿了下来。

杨煜抓到了谢容!

按照他们的计划, 他们的行动应该是快准狠的, 揍一顿出气然后立马就跑。

可现在谢容他被杨煜抓到啦!

一边的苏敬言给了苏明若一个眼神,意思很明显。

早说了谢容这种战斗力低下的人围观放风就好, 鼓动他来动手, 也是坑别人还是坑自己呢?

苏明若瘪嘴, 她也很委屈啊!

另一边的谢容倒是镇定,他一只手指压在嘴唇上,示意苏明若和苏敬言先不要说话, 万一以后什么时候遇上了被认出声音就不好了。

只是对于杨煜拉着他的另一只手这种事,谢容挣扎了一下却没有挣脱。

也对啦,杨煜甭管武艺怎么样,至少是正经练过的,谢容就完全不行了。

苏明若不敢说话只能瞪着眼睛,看看苏敬言又看看谢容。

现在怎么办!

哪知道他们没有说话,被蒙着脑袋的杨煜却开口了。

“气若兰芷,肤若凝脂,能让小姐亲自动手,我这顿揍也不算白挨了,是不是?”

明明现在被蒙着脑袋的人是他,被揍的人也是他,说着调笑语句的人还是他,但偏偏杨煜将这样的场景带上了不同的意味,即便是那样调笑的语气也不显轻浮,反倒是有几分动人。

感觉到轻轻搔过自己掌心的手指,谢容的脸色瞬间黑了。

苏明若这次是真的目瞪口呆了。

她抖着手指指了指谢容又转向杨煜,非常想问他们两到底什么关系!

虽然此时她没有说出口,可大约是表情太明显,谢容和苏敬言都看懂了她未说出口的话。

谢容的脸色更黑了。

苏敬言在憋笑。

大约是好半天没听到动静,杨煜轻笑一声,半点不见被人蒙着脑袋揍了的恼怒:“小姐若是消气了,就让这事过去吧,我也该回去了。”

谢容再次动了动手,这次他挣脱开了。

杨煜却站着没动,而是说:“小姐走吧,待你走了我再摘了头套,只当这事没发生过,哄小姐开心就好。”

这话说完他当真往后退了一步,然后站在那里不动了。

若不是脑袋上还蒙着头套,简直一副站在庭院中闲来赏花的贵公子样子。

事到如今也不好做的太过,苏明若一行人只好先行离开。

等他们走了一会儿,杨煜才把头套摘下来,然后看着自己的手轻轻的摩挲了几下手指。

陈玄好不容易摆脱叶子明狼狈赶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他家三皇子一个人站在那里,摸着自己的手,唇角带笑的样子。

……总觉得,这场景略像看傻子啊。

这么想着,陈玄还是一张方正严肃的面孔走上去:“属下护卫不力,请殿下责罚。”

杨煜的视线轻轻扫过他,却没有立刻开口,让陈玄在地上跪了一会儿才说:“罢了,没有下次。”

陈玄松了口气:“是,殿下放心。”

杨煜抬脚往回走:“这次……倒也不算亏,我就不与你计较,但若有下次,你这条性命也不必留着了。”

杨煜觉得感觉不错。

只是……

“看着人不大,力气倒是不小。”

然而另一头的谢容完全没有这种好心情,他瞪着自己那只被杨煜抓过,还在掌心用指尖挠了一下的手,仿佛这手有毒似的。

“我要洗手!”

苏明若:“……”

她想了想安慰道:“其实抓一下手也没什么,而且虽然蒙头了看不见,但我之前见他的时候,他还是挺好看的。”

谢容:“……”

更想洗手了!

苏明若见自己的安慰无效,只好去看苏敬言,然而苏敬言憋着笑:“反正都是男人,这种事……殿下就当没发生过吧。”

谢容很想说苏敬言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如果仅仅是抓一下手,谢容也不至于这个反应,可问题是杨煜说话的语气和他的动作,暗示性太强了,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勾搭!

不过,该说幸好被抓的是他而不是苏明若吗?

……总比抓的是苏明若好,对吧?

这么想着,谢容就听见苏明若继续说道:“容儿你要是实在介意的话,下次被人抓你就这样……”

她一边说一边给谢容比划:“手上这样用力,然后身子往这边……之后再用力,就可以把人摔出去啦!”

如果当时杨煜抓的是她,一定会被摔出去的。

想到这里,谢容又莫名的希望杨煜抓的是苏明若了。

苏明若那一下能把杨煜摔懵逼!

后头跟着的叶子明这时候也点头,不过他又补充道:“殿下看着不是擅长力量的类型,我觉得可以多用一点技巧……”

苏明若连连点头:“对对对,我差点把这个忘记了。”

然后她和叶子明的话题就歪到了如何有技巧的把人摔出去上面了。

谢容则对苏敬言道:“他今日去拜见了彭伯彦,明日父皇召见的时候他恐怕要说起成广的事情了。”

苏敬言点头:“该是要说的,否则成广落入我国手中,这绝不是燕国愿意看到的。”

彭伯彦为南阁大学士,也就是南阁那一众官员领头的,想想南阁是什么地方就知道这官职一定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才能够做的了。

至少这个人非常受皇帝的看重。

谢容问道:“你觉得,他能不能说动彭伯彦?”

说动了彭伯彦就等于说动了建武帝……至少是说动了一半。

苏敬言摇头:“应该不会,彭大人这个人……至少在皇上开口之前,他轻易不会承诺什么。”

于是谢容也就不再多问了。

只是苏敬言回去之后却难免要把这事说给苏穆听。

苏穆对于自家熊孩子揍了别国皇子这种事半点不在意,如果不是他的年纪身份摆着,苏穆自己也得去揍。

可说到成广的事情,这就让人皱眉头了,最后苏穆也只好说:“如果要打,成广乃重地,皇上至少也会与我商量,到时候再说吧,皇上不问这事就不必提。”

反正他们自己不提,杨煜那边也会想办法提起的。

当然,他这话最重要的意思是,苏敬言不要主动提。

苏敬言立刻会意,只是……

“七皇子为何特意问我这事?”

苏穆听到这话眨眨眼,然后笑起来:“哎呀我家敬言如今真的是长大了呀!”

苏敬言面无表情。

他知道苏穆肯定看透了什么。

苏家上下在外人看来一直在作死,可苏家就是屹立不倒,还越来越得皇帝的喜欢,要说苏穆只像表面那么糊涂,这话谁信呢?

反正苏敬言不信。

可苏穆却没有解释,而是说道:“七皇子是个聪明的,你也学着点就是了。”

苏敬言眉头一挑,顿时笑起来:“多谢父亲指点。”

这就是明白了。

第二天的时候杨煜去见建武帝,果然要说成广的问题。

陈玄就不太高兴:“昨日殿下在中都遇袭,这种事为何不说?这肯定是晋国人干的!”

得把那几个胆大包天的歹人抓出来!

而且,这样的话就是晋国做的不对,谈判的时候也就多了点底气吧?

可杨煜却半点要说的意思都没有:“这件事情,我不说更好。”

陈玄茫然,可杨煜已经得到建武帝的召见了,也就顾不上再给他解释。

这次的召见并非大朝会的性质,而是在建武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南阁。

南阁的本名不叫南阁,它是长安宫的附属,长安宫正殿为建武帝接见朝臣的地方,日常上朝也就是在这里,长安宫的南侧有一个附属的小建筑群,这里最开始只是用作大臣们等候召见,或者外国使节拜见时的暂时休憩之所,只有三间房,后来经过扩建,变成一个小院落,有十多间屋子,其功能也变成了皇帝日常处理事务的场所。

因为在长安宫之南,后来也就以南阁称之。

杨煜跟着领路的太监走进去,就发现这里比起威严的长安宫大殿要随意的多,更像是一个私人书房,甚至在一侧的窗下还放着棋盘,周围也摆设有时下的新鲜绿植花木,像是居家随意的地方。

拜见之后就是说正事了,杨煜也确实是为成广而来。

祝寿什么的只是对外的说法罢了,如果真的只是祝寿的话,何至于要一个皇子亲自前来,普通的使臣就够了。

说起成广就要说之前梁国割让给晋国的凤睢沐阳两地,之前就说凤睢地势险要,而成广又是十分富庶的地区,如果晋国得到成广必定实力大增。

可现在凤睢在晋国手上,晋国想要拿到成广是轻而易举的,毕竟成广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而梁国本身也不够强大,比较靠谱的大将罗宁还让他们自己扯后腿给弄死了。

如果晋国真的攻打,没有任何人怀疑此战的结果。

因此建武帝便问:“既然有放在眼前的好处,朕为什么不去拿呢?”

“因为凤睢是梁国主动割让与晋国的。”

杨煜答道:“凤睢是成广的屏障,失去凤睢成广便暴露于晋国的刀锋之下,可这一点梁国知道吗?”

梁国当然知道。

“梁国割让凤睢给晋国是为了表达诚意,若是晋国得到凤睢之后立刻攻打成广,此举恐怕招致天下人的耻笑。”

毕竟在梁国将凤睢割让给晋国之前,晋国与梁国才刚打了一场,凤睢不是没有被打下来么?

结果梁国这才刚割让了凤睢,晋国就迫不及待的去打成广,这似乎不太好吧?

建武帝听到这话却是一笑:“燕国截杀我英国公都不怕天下人耻笑,朕不过取个成广,总好过燕国不是?”

他这话说的太难听,何况苏穆的事情本就是杨煜办的,当面说就是当面打脸了。

可杨煜的表情分毫不变,仿佛这事与他没有半点关系似的:“英国公平安归国倒是喜事一件,但一个完好无损的英国公尚且能够引发奉城之战,皇上以为成广又如何?”

成广富庶,这块肥肉谁都想要,因此燕国绝不可能坐视晋国将成广收入囊中。

一个有惊无险的苏穆尚且能让晋国发起奉城之战,如果晋国占据了成广,那么无论燕国想不想在此时与晋国开战,他都必须开战。

至于说被人割去了一块富庶地区的梁国,那简直就是燕国的天然盟友了。

梁国与燕国联手,晋国打得起这样的仗吗?

建武帝面色不愉,杨煜却接着说道:“皇上试想,梁国与晋国交界的地区何其多也,为何梁国偏偏选择了凤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