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的进攻很快就开始了,就像我预想的那样……他们在用坦克组成了一道防线后就马上发起了攻势。
开始照例一阵炮轰,只不过这一回越军轰炸的重点是山顶阵地……很明显,他们是担心我们再次在那里布雷。接着就是十几个人的小分队上来“踩雷”……
越鬼子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一回我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山顶阵地防御,这使得那些负责的踩雷的越鬼子大感意外,原本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次任务会这么轻松,以致于来来回回的在山顶阵地上检查了好几回这才向后方的越军报告情况。
这一来越鬼子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种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在战场上当一场胜利来得太容易时,那就要想想这是不是陷阱。越军很显然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这使得越军没敢派大量的部队冲上山顶阵地……最终只派了一个排小心翼翼的摸了上来。
从这一点来说,我似乎犯了一个错误……我应该充分发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那一套,那越鬼子以为是打败了我们才对。这样至少能让越鬼子多损失一些兵力。
不过话说回来了,主动放弃山顶阵地利用反斜面作战……越鬼子对这一套并不陌生。
事实上,这一招最早是在我军对付小曰本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许多人以为,山顶阵地不是制高点吗?那主动放弃了还不是把主动权交到了敌人手里?这会有什么好处呢?
但这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原因是我军火炮火力不如敌人,火炮不如敌人,那么坚守山顶阵地就会遭受到很大的伤亡。阵地是死的,是需要人来防守的,如果人都打完了,那阵地自然也就守不住。所以……在战场上对阵地和地形的退让有时是必须的,保存有生力量与敌人坚持斗争才是目的。
如果放弃这山顶阵地就不一样了,首先敌人的远程炮火和直瞄炮火以及火力掩护单位都会失去作用,比如榴弹炮、无后座力炮、坦克炮、高射机枪……这些都是打低射角或是打直线的不是?山顶阵地在那挡着呢!
能起作用的就只有迫击炮,但迫击炮也会因为看不见山的背面而没有目标……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用炮兵观察员在山顶阵地上引导射击……那首先得炮兵观察员保住姓命啊。
总而言之……主动放弃山顶阵地,这是火力处于绝对的弱势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舍小取大的一种打法,用老头的话说,就是:“放弃一点点地理上的优势,而极大的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我军自建军以来,几乎可以说所有的战争都是处于火力的弱势之下打的……先是小曰本、然后是**,接下来就是抗美援朝以及中苏、中印边境冲突(这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62年中印冲突,这场战争中**队在装备上占有优势)。
所以,这种反斜面战术也就理所当然的在我军发扬光大,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时代,因为那时敌我装备最为悬殊……咱们还是用二战时代的万国造武器,对付的却是美国佬的飞机大炮……但是美国佬的飞机大炮就愣是无法把战线往前推进,其秘密就在于中**人用了反斜面与坑道结合的战术,极大的弱化了美军现代化装备的作用。
同样的,越鬼子也在几年前与美国佬打了一仗……他们当然也知道中**队曾经以弱势装备在朝韩边境上打得美国佬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顺理成章的……他们就像吸血鬼一样从我们这里学去了许多战术并将其应用到实战中。
反而……是我们自己,却因为十年**久不练兵而把先辈有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及战术给忘记了。
我之所以会记得这一套,那还得感谢下老头。
我记得老头是这么说的:“跟越鬼子打……咱们军队的炮火一般比越鬼子要猛,所以反斜面不常用,但如果一时半会儿炮弹接济不上来,那反斜面战术就是你保命的法宝!”
现在……我想就是用到这个法宝的时候了。
这反斜面战术说起来很神秘其实也就是在反斜面上根据地形和我们敌我装备的特姓构筑几道战壕……至于要构筑几道嘛,那就是根据时间或精力看情况了。
从极端上来说就是越多越好……战壕越多咱们就可以层层阻击不是?
但人的体力以及战场上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只来得急构筑三道战壕。
第一道战壕最重要也最危险,因为它离山顶阵地只有四十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