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剧变(七)(1 / 2)

“给我来碗石螺,味道不好不给钱。”藤县城外官道旁,一位穿着深蓝色陆军制服的东岸排长大手一扬,朝面前一家村野小店的老板喊道。

愁眉苦脸的老板听到这话就是一抖,脸上露出有些为难的神色。兵荒马乱的岁月,手里有刀枪的总爷是最不好惹的,吃饭不给钱那是常有的事,抢劫杀人也不在少数,老板家几代人经营这个小店,看惯了这条道上的风云变幻,因此乍一见到这些身穿蓝衣的“贼寇”就心里发憷,这会听到“不好吃不给钱”之后就更是沮丧了,因为这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不给钱吃白饭的暗语。

“叮当”一声,一枚浑圆的银币滚落在了老板身前的桌子上,他诧异地抬起了头,迎接他的是东岸军官那不屑的目光。

“居然看起来老子。俺是那种给不起钱吃饭的人么?”排长一屁股坐在了桌子上,拿衣袖擦了擦桌面,然后不耐烦地说道:“快点去整菜,吃晚饭我还要赶路呢,妈的。”

小店老板如蒙大赦,立刻兴冲冲地跑回了后厨,与自家婆娘整治起了石螺。他觉得这次真是行了大运了,居然遇到这么傻的大头兵,看他样子还是个小军官呢,居然吃饭给钱,而且还出手大方,一给就是一块银元,真是祖坟冒了青烟,撞大运了。

老板当然知道这位总爷扔给他的银元是什么东西。藤县虽然地处偏僻的内陆地区,但也不是没有东岸银元流入。事实上这些由本地商人从广东带回的银币数量还颇多,深受大多数人的喜爱,其成色足,外形美观,不缺斤少两(边上的花纹磨掉可能会被拒收),方便交易和兑换,因此虽然一元面值的东岸银币其重量略小于一两白银,但很多人仍然愿意将其作为一两白银来使用,这就是信誉溢价了。

这次东岸大军进(入)军(侵)廉、梧等府,同样也带来了大量的银元。他们总要在地方上采买粮草、牲畜、药材及其他物资的,这些不可能全从后方运来,也没必要,因此客观上也繁荣了地方经济。就这一点来说,东岸人比起曾在桂北的全州、桂林等地大肆征调(劫掠)军粮的大顺军队,确实要好上不少了,至少他们是拿出了真金白银来采购的,虽然强占民财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发生,但整体比顺国军队要好太多了,这让广西的一些地方士绅观感颇为复杂——他们并不喜欢东岸人,但东岸军队的表现却更接近“王师”的标准,真是徒唤奈何。

毋庸置疑,东岸军队并不是天生就这么军纪严明的。以远东各藩为例,几十年前他们的军纪其实还是很差劲的,劫掠杀戮之事司空见惯,比这个年代的各路人马强得有限。不过,在经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军队建设后,东岸军队的纪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作风也大为改善,比同时代的清国、顺国、明国军队好了很多,真要说起来确实有了那么一点王师的味道了,虽然他们仍然很难完全杜绝各类抢劫、谋杀、勒索事件,但整体确实大大减少了。

当然这会路过这里的是穿蓝衣服的东岸正规军。他们工资较高,待遇较好,平时也经常接受荣誉教育,自然不会做出一些太过辣眼睛的事情。虽然当年前往联合省抗击法军的时候,也曾发生过一些抢劫荷兰城市国库、奸宿民女、抢劫勒索的事件,但整体被投诉率甚至低于本土作战的荷兰自己人的军队,可见整体军纪的严明。

石螺很快就端了上来。排长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摸出了一个小玻璃瓶,打开瓶塞,然后撒了一些香料粉在里面。这种高价值的军需供应品,至少得是士官以上才能免费领取,普通大头兵与此是无缘的。

石螺的味道很鲜美。广西人民从远古时代就有食用石螺、田螺的传统,因此熟悉各种烹饪的方法,且还十分美味,以至于这位出生在本土平安县的东岸排长一来就喜欢上了,每日里不吃上那么一小碗不尽兴。今天他带着自己排(总共21人)及百余名刚刚组建的土匪山贼部队,到藤县外清剿一个截杀东岸信使的村子,这会刚刚得胜归来,路过这个小店时,便坐下来吃点田螺,顺便也让走上一上午路的弟兄们也坐下来休息休息,吃点食水。现在天气这么热,在外面打仗奔波也是个苦差事,是得休息足够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