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局势变化(2 / 2)

“这样下去不行!”走完了一圈营地后,看到很多士兵冻得嘴唇乌青的样子,杨亮很是自责,因此他很快向吴逸群少尉说道:“吴参谋,你荷兰语好,现在就去第三混成营那里带两个排的人,全副武装进城,给我找到那个狗日的弗兰克·班宁,就说我们雨具不够、薪柴不足、食品也太差了,让他们赶紧想办法。否则的话,士兵们闹将起来,我也控制不住。到了那时候,失去理智的士兵们的纪律可能就会荡然无存,贝亨奥普佐姆城内充足的食物、美味的水酒以及热情美丽的女人,也许就会对他们产生致命的吸引力。你就这么对弗兰克·班宁说,看他会怎么办!这帮荷兰人,把我们当什么人了?靠他们施舍过活的可怜人吗?简直莫名其妙!”

吴逸群少尉闻言愣愣地点了点头,然后朝杨亮行了个军礼,便转身去营房里挑人了。而在他走后,杨亮少校又找来了第三混成营的联络参谋,让他立刻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往阿姆斯特丹面见全权特使李晴先生,让他帮忙打听一些“靠谱的”、“准确的”、“非以讹传讹”的有关法荷陆地战场形势的消息,联络参谋也立刻照办并动身了。

就这样过了几天,当1673年5月21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照射过来的时候,贝亨奥普佐姆城外东岸人的军营内,也来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运输队伍。这支队伍是从城里出来的,运的多是各色食物,另外还有一些美酒和果蔬,就连活的牛羊都有不少,让官兵们看了士气大震,当然同时也少不了大量干燥的薪柴和泥炭,以及一些防水器具了,总之杨大少校的恐吓是完全起到了作用,同时大概也让那些荷兰民兵们怀恨在心,这从他们黑黑的脸色就能看得出来。

与他们一同到来的,还有之前杨亮派去阿姆斯特丹的第三混成营的联络参谋,此君火速赶回来后,二话没说,立刻把从李晴那儿得来的消息文件递交给了杨亮。杨亮也没有耽搁,在嘱咐手下人仔细清点物资并按计划分配下去——由于东岸人的极力争取,隔壁的那千余名瑞士雇佣军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没东岸人幅度这么大,但也不错了,这令他们对杨大少校充满了感激——然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内仔细审阅这些信息文件。

李晴给的这些消息文件上的字迹都比较凌乱,涂抹修改之处甚为不少,看得出来当初他们搜集到的信息是何等的混乱与矛盾,这当然也符合荷兰人的一贯作风。杨亮从文件中综合得知:法国人大概出动了十多万大军,由国王路易十四亲征,伴随他的有一大批贵族和军事将领,如蒂雷纳子爵、孔代亲王、沃邦元帅、卢森堡大公等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将领,荷兰人光听听名字大概就要颤抖不已了,法国人同时也自夸这是“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强大的军事阵容”,由此可见一斑。

令杨亮稍稍有些感到惊讶的是,法王路易十四这次似乎另辟蹊径,走了一条迂回攻击联合省的路线,即绕道莱茵河彼岸的明斯特、科隆两地(这两个国家此时也是法国的盟友),进攻上艾瑟尔、海尔德兰、乌得勒支三省。按照常理来说,法国人是不太可能走这条路线的,原因也不必多说,路远、地贫、坚固要塞多,都是现实的困难,但法国人确确实实从这里进军了,也是神奇。

5月上旬,一万五千名精锐法军强渡莱茵河。熟悉地理的人都明白,只要法国人成功渡河,那么联合省就等于被戴上了枷锁。荷兰人对此当然也十分清楚了,因此他们在沿河地区部署了重兵,但由于河岸线漫长以及兵力的相对不足,这些都是莱茵河流域的防御有些薄弱,因此很快让法国人突破了防线。

法国人当时挑选的渡河地点相当不错,且由于季节干旱,河面较窄,还不到20米,流速也很低。河的对岸有一些荷兰人部署过来的民兵(由各市凑出来后集结至此),规模大概有数千人的样子,没有太多的火炮,另外还有大概四百名职业士兵——他们是来自北方弗里斯兰省的骑兵。

对于这些军队的评价,李晴写的是“胆小如鼠、畏敌如虎”,因为在法国军队渡河的过程中他们没能制造压根一丁点的麻烦,而在法国人甫一渡河成功,这些人要么逃之夭夭,要么跪地求饶,让人看了很是无语。

法国人在这次渡河战役的过程中,只损失了聊聊几名士兵及两名贵族:诺让伯爵和隆格维尔公爵。前者因为离渡河地点太远而被淹死(很不幸),后者是因为酒醉之后要逐一枪杀已经向他跪地乞降的尼德兰士兵而被绝望的降兵奋起反抗所杀死,这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作了死就一定会死!

法王路易十四亲自指挥整个骑兵集团完成渡河,然后又与步兵们一起通过随后架设好的浮桥抵达了莱茵河的彼岸。随军的御用文学家在国王的授意下“文思泉涌”,连夜杜撰出了一篇在面对数万荷兰军队的拼死拦截的时候,国王镇定自若,指挥无敌的法兰西大军冒着敌人连天的炮火,强行渡河成功的故事,并立刻发往巴黎进行宣传。

而法军在渡过莱茵河之后,就几乎没什么能阻止他们的了。势如破竹的路易十四的军队先后兵不血刃地攻克多艾斯堡、阿恩海姆、诺桑布尔、奈梅亨、博梅尔、申克等地。每天从早到晚,路易十四都能不停地收到某地被法国大军攻克的消息。

“这下麻烦大了!”没料到荷兰军队如此无能的杨亮少校,看完消息后情不自禁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