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卑尔根海战与重建(1 / 2)

1665年7月10日,晴。

佛得角群岛今年也迎来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灾荒,岛上本就不多的河流彻底干涸,牧草枯死、粮食绝收,人畜一度都出现了饮水困难的状况。为此,占据了北部部分岛屿的东岸人不得不大规模宰杀牲畜,以减少损失,此外,他们还加强了捕鱼,紧急派船前往旧大陆采购谷物,希望能安然渡过这次灾荒吧,不然整个东属佛得角群岛不到两千居民的生活就很成问题了,那样还会间接影响到来往的东岸商船和战舰的补给。

当然了,东岸人窘迫若此,葡属佛得角群岛的那帮人情况也差不多,普拉亚港的香蕉、小麦、玉米田被旱灾狠狠地蹂躏了一把,今年的收成恐怕也有限得很,不靠外界输入粮食的话,日子估计是熬不下去的。而要想别人从外界千里迢迢地运输粮食过来,你得支付得起这个费用啊,而佛得角群岛有什么呢?

大概也就是海盐了!这项生意据说目前被仁军贸易公司给开发了起来,那帮搞惯了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家伙从南非进口小麦、高粱,中途在新库尔兰的雅各布港卖掉一批,然后拉到东属佛得角群岛出售(由当地的国家储备粮库谷仓采购),顺便装满白花花的海盐返回巴西――东岸人当年就一直从葡萄牙进口许多佛得角盐,因为渔民和牧民们普遍反应用佛得角盐腌制的鱼肉,比用盐城港出产的盐腌制的保存时间要更长,故在东岸人的势力也深入佛得角群岛后,这里销往本土的盐的数量,自然比以往更多了不少。

而佛得角除了海盐外,大概也就是收些船只的入港费、碇泊费、引水费什么的了,另外补给食水、燃煤也是一项收入,只是随着旱灾的来临锐减罢了。总而言之,这是个相当苦逼的群岛,生活在这里的东岸移民的生活说不上差,也也绝对谈不上多好,马马虎虎混日子吧。

目前,东属佛得角群岛驻扎了一支小规模的东岸舰队,即第一舰队佛得角分舰队,经调整作战序列后,共有护卫炮舰3艘、武装运输舰2艘、快速联络船1艘,归周瑜海军上尉代管,算是东岸人守卫这个关键节点的武装力量了――当然光靠海军也不行,毕竟这些船只很多时候要执行任务,未必在港,因此在最主要的三个小岛即横海岛(圣维森特岛)、建昌岛(圣安唐岛,主要农业产区)、南康岛(圣尼古拉岛,以牧业和渔业为主)上也各修建了一些小型炮台及陆防设施,聊做防护,虽然很可能抵挡不住敌军大队,但对付海盗应该问题不大,那么这就足够了。

而为了盘活东属佛得角的经济,据悉目前国内一些商人打算前来此处贸易,即他们将东岸生产的各类商品拉到佛得角群岛来,并在这里设立店铺、货栈,吸引欧洲商人前来贸易。他们出售的一般是药品、武器、纯碱、钢条、机械零部件、纺织品、优质皮革等玩意儿,然后从欧洲商人(大部分应该是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商人)处进口旧大陆的牲畜、矿石、黑奴、象牙、砂金、食品乃至生活日用品。

这些旧大陆的商品有的拉回国内销售,有的则就近销往特立尼达岛、自由邦乃至加勒比航运公司,确实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好方法,似乎目前已经有相关商人在着手筹备此事了,应该会在一年内就有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似乎仍旧只能苦熬着。

……

“周长官,这是最近的一封有关英荷战争的信件(内附联合省三级议会的最新订单)、这是有关奥斯曼帝国政局的信件、这是克里米亚大汗写给强全胜主席――唔,现在应该交给戚汪平主席――的信件、这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商站的报告、这是威尼西亚共和国的外交信件、这是里加商站的报告、这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王国的外交函……”建昌岛码头上,来自阿姆斯特丹的一艘快速联络船将一大摞的机密文件交到了第一舰队佛得角分舰队代理司令、“黄金河虎”号护卫炮舰舰长周瑜上尉的手上,这些都是重要程度比较高的信件,接下来佛得角分舰队的那艘快速联络船就将出动返回本土,将这些文件即刻交到执委会诸公手中,当然也不会忘了顺便拉点货物回去。

“有哪些新消息吗?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干旱岛屿上,我想知道点消息太难了。”周瑜上尉朝自己的老熟人、快速联络船的船长说道。

“哦,我就知道你要问。”年轻的船长从周瑜手里接过了一大杯啤酒,一边喝一边说道:“英格兰与联合省的舰队终于开战了,这是5月下旬的事情,我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唔,战争的规模很大,英格兰人出动了114艘舰船,查理国王的弟弟约克公爵统率全军,鲁伯特亲王和三明治伯爵辅佐在侧,总兵力大概超过了万人、拥有4400多门火炮,其中有6艘还是8艘――好吧,我不是很确定――是三层甲板战列舰,80-100门火炮的战舰也相当多;荷兰人大概出动了103艘战舰,这几乎是他们全部的实力了,共拥有4869门火炮、21631人――好吧,这些舰队的消息是我们从海牙三级议会的废纸承包商处买来的。”

“我在听呢,继续说。”周瑜上尉很感兴趣地说道。

“战争的起因其实是丹麦人,他们不知道怎么搞的,竟然邀请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返航的宝船队去他们的港口暂避,同时也让英国人知道了这个消息,真是费解,似乎荷兰人现在还在质询到底是谁走漏了宝船队应邀进入卑尔根港躲避的消息。”联络船船长说道:“然后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英国人对数量多达70艘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及其他荷兰商船自然垂涎不已,于是他们的主力舰队便北上了,而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荷兰人也被迫派遣舰队北上,护航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返回本土,这样一来,大战便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