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错!这些来自新华夏的萨卡拉瓦女奴就是用来配那些意大利佬的!
为了加速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开发,由华夏东岸共和国工商部提议,国内几家大型纺织企业(大鱼河机器纺织厂、平安织造厂、罗洽纺织厂)及东岸公司响应,在巴塔哥尼亚各临海、临河定居点设立洗毛厂、毛纺厂的计划便快速推动了起来。这项旨在提高东岸毛纺业产量和技术水平的计划,一定能够给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纺织业带来新的变数――搞不好,国际市场上的纺织业格局也会因此受到冲击呢。
而由于杨明阳的努力,黄羊港第一批接收了投资,即四家企业共同出资、出技术、出人,在黄羊河畔成立一家名为联合纺织厂的毛纺企业,其中四家企业各占股20%、10%的股份为股权激励备用(将来用于奖励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和劳模),最后10%股份则回馈广大国民,在青岛金融市场上公开出售,以募集资金。
联合纺织厂成立后,除本土抽调的部分技术骨干外,大部分工人均从意大利籍劳务工中挑选(意大利纺织业一直处于衰败之中,故这些年很多纺织业从业人员失业,不得已之下到新大陆讨生活),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纺织业的从业经历,故大赦后充作第一批工人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他们的总人数高达六百余人,分为洗毛工、梳毛工、纺工、织工、染工等多个工种,较为齐全。
全程参与了联合纺织厂筹建事宜的杨明阳就一直认为。这帮意大利工人真的是非常幸运的:很多人来东岸尚未满五年。但因为有一技之长及粗通汉语而被招进了联合纺织厂。不但有了正式工作,还成为了东岸国民,现在就连女人都快要有了――虽然是略受人歧视的马来妇女――今后就将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哼哼,要是再不老实、再闹着要这要那要聆听上帝教诲的话,就限制从欧洲移民,你们就都蹲在那片战火连天的土地上慢慢熬吧!
当然了,杨明阳也知道这不太可能。在东岸这样一个国内各地区都有大片无人居住的土地的国家。对人口的需求无疑是极为强烈的。更别说东岸的领导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国内各个建设项目是一个接着一个,全国都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令人瞠目结舌――君不见,北美的英国人都来了几十年了,至今基础设施仍然一塌糊涂,和东岸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而热火朝天的建设行动,自然需要大量的劳工,东岸目前主要靠奴隶和非国民劳务工来解决,当然自由民农闲时节打零工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毕竟他们数量多嘛。
处在这样一种对劳动力无限渴求的情况下,任何稍有理智的领导人恐怕都会对诸如禁止欧洲移民的事情难以下定决心(当然他们愿不愿意来是另一回事)。这才有了大量意大利籍劳务工跨海越洋来到东岸打工并最终定居的事情发生。当然了,东岸最主要的移民来源仍然是官方主导的主动移民,这项规模宏大的移民运动是此时刚刚开始有些苗头的世界大殖民(移民)行动的一部分,其规模之大、移民人数之多,不敢说绝后,反正肯定是空前的――每年数万名旧大陆移民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故乡,或沮丧失望、或痛哭流涕、或怀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或憧憬着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等等,来到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并最终定居下来、互相融合、互相同化,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
在仔细了解了一番联合纺织厂的筹建进度后,杨明阳这个上马治军、下马管民的开拓事务负责人又在自己办公室内接见了多位来自北方盐城港的客人。这些人多是第一陶瓷厂(位于盐城港,工商部是主要出资方和技术提供方,并获得了70%股份,盐城港地方占股30%)的技术人员,前阵子由杨明阳请求、工商部批复同意,将在巴塔哥尼亚地区新设一家陶瓷厂,名曰“第二陶瓷厂”,故需要第一陶瓷厂提供一些技术人员参与先期筹备和试生产活动,而为了增加一厂的积极性,新的二厂将给予一厂30%股份(此外工商部占股50%、东岸公司作为重要出资人占股20%),以让他们能够尽心帮助一厂尽快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