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时光回首有情人共白头(五三)(1 / 2)

乾坤轮转 夜半鬼读书 1740 字 2022-05-21

牧童青牛渐成东京一景,总会有游人翘首以盼,想要捏一捏张烨烨的脸蛋。

从未出过意外,熊孩子甘之若饴。

经过两个多月的梳理,东京城路不拾遗,连根鸡毛都不曾丢过,所有不安定的因素都在汴河、五丈河、蔡河、甚至是黄河清淤。

‘知开封府事’孙仅三番两次从梦中笑醒,他这个咸平元年(998年)的戊戌科状元,进入政事堂已是板上钉钉。

在他的推动下,相国寺闹鬼传闻,甚嚣尘上,只为掩饰聚在一帮三教九流的存在。

达官贵人蜂拥而至,求神、拜佛、许愿,祈子,像是闻见腥气的猫。

赵恒冷眼旁观,既不鼓励,也不阻止。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两边下注才是最好的选择。

东京鬼话风靡之时,六月尽,七月来。

立秋,七月节。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

初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

处暑,七月中。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年有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

论盛,正月为最。

论重,七月为尊。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而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

民有三孝: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

养则观其顺,丧则观其哀,祭则观其敬而时。

民逝,七日一祭,七七而终。

先秦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是故,年以七月为尊、为重。

七月,鬼月是也,宜祭祀、感恩、祈福、普渡、求学、问卦。

除此之外,诸事不宜。

七月的相国寺,香火鼎盛,檀烟满城。

经过半日苦读,张烨烨这棵饱受摧残的幼苗终于爬上牛背,红肚兜,光屁股,肥嫩的小手高举一片荷叶遮阳,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哼着歌谣,日复一日的童年,生动起来。

“记得曾经聊发少年狂,一步飞跃天桥上,俯视十字路口的熙熙攘攘,我冲动的伸出双掌……”

青牛沉浸在稚嫩空灵的歌声里,缓慢而又沉稳的步出玉林禅院。

夔牛摇头晃脑的跟随,潘震左手抓牛鬃,右手举荷叶,两条小短腿半夹半跪,少了几分神异,多了几分懵懂。

围观的年轻妇人抱着孩子起哄,“小郎君,咱们订个娃娃亲!”

荷叶应声飘落。

张烨烨抚脸撅腚,伏在牛背上不敢抬头。

哄笑声中,人群自发让出一条通道。

“哞!”一声牛鸣由通道那头传来。

来者缓缓屈膝跪地,模样与青牛仿佛,毛色偏灰,牛角上多了两根白带,一双泪眼有无尽哀伤。

“哇……”张烨烨嘴成O型,脑海里全是舅舅与舅妈之间的狗血剧情,座下青牛莫名躺枪。

袅袅青烟之中,一缕灰色悄无声息地随风荡来,飘至近处,一分为二,半缕袭向张烨烨,半缕朝潘震冲去。

“咦?”程伟自百米外一步跨来,饶有兴致的打量着掌中那一缕灰色,“天地正统之气,你是……萧绰?”

契丹统和

二十七年(1009年)冬十一月初一,皇太后萧绰行柴册礼,还政于耶律隆绪。十二月乙酉,南幸,途中不豫,六日后逝于行宫。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四月甲子,葬于显州乾陵。

“舅舅!”张烨烨嘴巴很甜,心里却在胡思乱想,‘丫丫姐告状了,舅舅想吃屁股炒肉。’

“去玩吧。”程伟冲着带孝的灰牛挥了挥手,慢悠悠地走进玉林禅院。

青牛、夔牛先同灰牛交颈相拥,然后才驮着两个熊孩子朝汴河走去。

玉林禅院大门缓缓关闭,里外又成了两个世界。

“洗洗吧。”程伟指了指前院莲池。

灰牛一身风尘,却固执地摇了摇头,居丧守孝禁浴。

程伟看着灰牛问,“谁是白马?耶律贤逝于二十八年前,那就是韩德让了。”

灰牛既不点头,也不摇头,算是默认。

“真有意思,你们三个早料到会有今天?”程伟问,“既然你能走到东京城,那就是白马失蹄了?”

灰牛抬头看天。

“玉清盛境。”程伟若有所思地道,“元始天尊他老人家真是不让人省心,用完就扔,还想交给我扫尾,算盘打得可真响。”

灰牛拒绝唱和,伏地小憩。

程伟并未放在心上,交待神荼请李遵勖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