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电瓶车(1 / 1)

王嘉福后世在华夏纺织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在专业课上学过电动车的工作原理。

电动车的工作过程还是很简单的,首先是电池把电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把电池送来的电经过里面电路的处理后送给电瓶车电机,这样电机就转起来了,电机输出的转矩通过齿轮变速,将力传递到车轴上,就带动整个车架向前行。

在后世,电瓶车可以通过变压手段达到变速的效果,但在当下受条件限制,只做一个匀速行使的电瓶车,只有停止(断电)、行走(供电)两个功能就行了,再弄个刹车。

上过两个白班后,第三天王嘉福上中班,白天在家休息。

他找来几张白纸和铅笔、格尺,便开始画图、运算。要是在后世,在电脑CAD软件上画图,在电脑上计算十分方便,而在那年月,他只能完全手工操作。

一周时间很快过去了,王嘉福点灯熬油,利用休息时间终于设计出了电瓶车的图纸和说明书。40多页的图纸摆放在面前,接下来是操作问题,他又有些愁了。

电瓶车的主要部件有两个部分,一是供电动力部,二是机械传输部。

这些东西到哪儿淘弄呢?这是个大问题!

供电动力部需电瓶和直流电机,机械传输部需加工齿轮和齿轮箱。

锅炉维修班有个专门修力车的老师傅刘金东,他是个神秘级的人物。王嘉福在上白班休闲的时候,别的工友都去生产车间看女孩过眼瘾去了,王嘉福却跟刘金东聊得十分火热,很谈得来。

也难怪,锅炉房内只有水质软化工是女的,每班一个,且都是岁数大的已婚女性。这些半大小子想要接触女孩,生产车间里有得是。纺织厂别的都缺,可就不缺年轻女孩。

刘金东师傅说他是从牛棚里出来的,原本他可以去做干部,但他选择到锅炉房修力车。他以为这样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踏实,一心只修车,也避免了以后再有什么运动之类的风吹草动,自己再受瓜葛。

至于刘师傅是何种来历,为什么蹲牛棚,他绝口不提,工厂里也没人知晓。

48岁的刘金东博学多才,特别是对机械制造和电子之类的知识十分精通。王嘉福在与刘师傅交谈中,总感觉到他像一个教授,又像一个工程师、专家。抛开其他,只从个人气质上看,他根本不像一个工人。

刘金东师傅用的是湖南片儿汤话。他一说话,左嘴角还一抽哒,但没人敢小瞧他。

不去管他的身世了。王嘉福决定请刘金东帮忙完成这项工程。

原因有两个,首先,刘金东能看懂图纸,两个人有一种不用处也共通的心心相惜。其次,刘金东在车间内是被人尊敬的“先生”,如果让他挑头跟车间主任沟通,这件事或许就能成。而作为临时工的王嘉福如果贸然提出,车间内任何人也不会相信一个小破孩。

主意拿定后,这天早晨刚上班的时间,王嘉福揣着两盒凤凰牌过滤嘴香烟,来到了刘金东的修车室。

“吃了吗?小王。”刘金东甩出湖南片儿汤话,嘴角抽哒。

“吃了。刘师傅吃了吗?”王嘉福回答并提问。

“我吃了。”刘金东道:“今天你上白班吗?”

“我今天上中班,是特意过来看你的。”王嘉福说。

在那个缺粮少穿的年代,熟人见面百分之九十会问候“吃了吗”,这或许是那年代最亲切的寒暄。关心人的肚子是否填饱,是那特有年代的最核心的问题。

“刘师傅,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王嘉福说着,就从兜里掏出了两盒烟,“刘师傅,我不会抽烟,我们家也没人抽烟。我看你抽烟,这不,就给你带来了!”

王嘉福将两盒凤凰牌过滤嘴香烟塞进刘师傅手上。刘金东先是一愣,他感到惊讶,嘴角抽哒得更厉害了,道:“小王,这烟得一块五六毛钱一盒呢,太贵了,你留在家招待客人多好。我抽旱烟抽惯了,抽烟卷不习惯。”

凤凰烟在当年算是高档烟,普通工人绝对是抽不起。另外买烟需要凭烟票,买高档烟更要托人找关系,所以这种烟显得十分稀缺。

“我感觉,这烟只配你抽,别人根本不配!”王嘉福没说两条烟拎到劳资科肖登辉科长那里又拿回来的事儿,他话外音说肖登辉根本不配抽这烟。

刘金东说:“小王,你这烟是从哪儿弄的?”

“我在县文工团的时候,教一名学生拉小提琴,在我临回城前一天,她的父亲送给我的。”王嘉福胡编滥造。

“我总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原来是小提琴手,多才多艺,了不得呀!”刘金东抽哒道。

“刘师傅,我有个事求你,不知你能不能帮个忙。”王嘉福有些耐不住性子,直接点题:“刘师傅,我设计了一个电瓶车,你是管修车的,又懂得机械电子,我想请你帮助指点一下,然后帮助我,我们一起把这台车做出来。”

刘金东接过图纸和说明书,目光在上面扫了一下,旋即将脸朝向王嘉福。

“什么,这是你设计的?这图纸是你画的?”刘金东大惑不解,左嘴角抽哒不止。

“是的,刘师傅,是我画的,我设计的。请多批评。”王嘉福道。

“你只有18岁,难道你会画图,会设计?你在哪儿学的?”刘金东被王嘉福的图纸给弄蒙了,“看这图纸和设计说明的专业程度,中专生是做不出来的,只有大学水平才能做出来。”

“在文工团的时候不是总有演出,多半时间是闲着,我就跟团里的一个拉中提琴的黄老师学了一些。他原来在黄江市设计院工作,是个右派教授,被下放到农村后表现好,被抽调到了文工团。”王嘉福在编故事。

刘金东半信半疑。他仔细阅读图纸,半晌才发出声音。

“你给我画一根轴的三视图的草图,我看看。”刘金东嘴角抽哒,随手拿来一只铅笔和一张田字格纸,考验王嘉福。

王嘉福接过纸笔,三下两下就画出了轴的三视图。

“哦,的确是你画的呀!人不可貌相。”刘金东抽哒道:“我再好好看看这个设计图纸。”

刘金东对王嘉福刮目相看。

“你这个设计从理论上倒是没问题,但目前全国还没有这种车,没有一个厂家生产过这种车。”刘师傅很认真地说:“这种车,目前在RB、德国和美国有,他们的技术比较成熟。”

刘金东给出了判断。

“刘师傅,你看咱们能做一台不?”王嘉福试探地问:“我看咱们推煤工每天推煤太辛苦了,如果能用上电瓶车,不就省事了嘛!”

“你考虑过没有,做这台车的材料从哪里来?特别是电瓶和直流电机。”刘金东问。

“我想,电瓶和直流电机,到厂里的车队去弄。齿轮和变速齿轮箱可以在咱们厂的机修车间加工。”王嘉福说。

这会儿,刘金东对王嘉福的来历已经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图纸。这一老一少,专心研究技术,顾不了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