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奖金发多了,谁都是人才
苏浩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房门被推开。
“老苏,在忙呢?”黄文灿招呼道,一脸的笑容可掬。
黄文灿走马上任已一月,苏浩也继续当着二把手。曾有人劝苏浩,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被黄文灿偷袭得手,索性一走了之,爷不伺候了还不行。苏浩思前想后,并没有这样做。他并非放不下行长的位置,而是感念宋长海的恩情。尽管以自己的资历,来海丰银行做个二把手实属屈就,但苏浩深知,那时正值人生低谷,宋长海能力排众议接纳自己,已是难能可贵。苏浩太清楚海丰银行之于宋长海的意义,此时宋长海卧床不起,远赴他乡,多年宿敌又接掌海丰,自己再挂冠求去,谁来替宋长海守这个摊子?
“黄总,有什么事吗?”苏浩站起身,礼貌地说道。一个月接触下来,苏浩对黄文灿的印象谈不上多好,却也没有多坏。起码,在各种场合,黄文灿对苏浩都体现出足够尊重,对其他宋长海的旧部也没有大开杀戒。
黄文灿示意苏浩坐下,接着说:“是有些事想和你谈。我的办公室刚装修好,乱糟糟的,就上你这儿来了。”
苏浩知道,黄文灿并未使用原来宋长海那间堪称豪奢的董事长办公室,而是重新装修了一间。新办公室面积不大,装修前黄文灿再三吩咐,只讲求实用,绝不可铺张。
黄文灿左手端着水杯,右手夹着一本书。他把水杯放到桌子上,又将书递给苏浩:“知道你是大才子,恰好我也爱读书。有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送给你。”
苏浩接过书一看,这是一本《王安石传》,作者同样大名鼎鼎,是清末民初的泰斗级人物梁启超。苏浩道一声谢,接着又说:“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梁启超推动了戊戌变法。由改革家来为改革家立传,这样的巨著,纵观古今并不多见。”
“是啊。”黄文灿点头说,“梁启超是不世出的大才子,著作等身,而我却对他的两本书推崇备至。一本是《王安石传》,另一本是《李鸿章传》。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那句‘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说得何其好。归根结底,还是你刚才那句话,由改革家来为改革家立传,彼此心有灵犀。”
黄文灿又说:“但我送你这本书,倒不仅仅因为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更因为他是苏东坡一生的政敌。我可听说了,你是东坡的忠实拥趸。”
“这你也知道。”苏浩笑着说。
“在一起共事,还能不了解一下?”黄文灿抿了一口茶,说,“既然喜好东坡,对于他和王安石的恩怨,应该很清楚吧?”
苏浩点点头:“王安石力推变法,东坡却认为变法过于冒进,甚至是祸国殃民。当时变法派主持朝政,苏东坡多次遭到贬谪。”
黄文灿说:“你说得没错。王安石与苏轼政见相左,更没少打笔墨官司。但你知道,两人第一次见面在哪儿吗?”
这个问题自然考不倒对东坡研究颇深的苏浩,他说:“在江宁。那时的王安石已经辞去相位,隐居钟山。仕途不顺的东坡在流放途中,不断写出光耀千秋的文章,逐渐声名鹊起。”
苏浩又说:“那一年,东坡顺流而下路过江宁,退隐的王安石穿一身与农夫没有多大区别的衣服,骑着一头毛驴到江边迎接。东坡听到消息,来不及整理衣冠便出船长揖而礼,说道:‘轼敢以野服拜见大丞相。’王安石拱手说:‘礼岂是为我辈设!’两人哈哈大笑。”
苏轼与王安石的相见,早已成就一段佳话。同为文人的黄文灿与苏浩,想起骑着毛驴的王安石,衣冠不整的苏轼,还有那句豪迈异常的“礼岂是为我辈设”,不禁流露出向往之情。
黄文灿说:“北宋的文人,堪称
中国士大夫的典范。王安石力推变法,司马光、苏轼反对变法,政见各异,势同水火,却又能彼此惺惺相惜。王安石打击反对变法者,从来只是贬官流放,绝不罗织罪名陷害对手,更不会置人于死地。甚至当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险些人头落地时,已辞官的王安石还上书皇帝,直言‘岂有盛世而杀才子乎’,积极营救自己的政敌。”
黄文灿又说:“王安石变法失败,昔日政敌却不断送上温暖。司马光评价他‘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苏轼更是挥动如椽大笔,说王安石‘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才是君子之争,无论谁胜谁负,大不了辞官走人,大可不必以命相搏。与晚唐、明末党争时的你死我活,腥风血雨,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苏浩也有感而发:“北宋的确是一个可爱的朝代,人文风流,灿若群星。真正不必完全依附于权力,堪称精神贵族的士大夫阶层,大概也就在那个时代才有。东坡与王安石,既政见相左又彼此敬重,这或许就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文明。”
黄文灿笑着说:“咱们不敢妄比古人,但还可以见贤思齐嘛。”
苏浩一面点头称是,一面揣摩着黄文灿送书的用意,他知道我喜爱东坡,就用王安石与东坡的例子,寄望彼此能捐弃前嫌?
黄文灿说:“我知道,是宋长海请你来海丰的,你也知道,我和宋长海之前有过分歧。但是,老宋虽然为人霸道,脑瓜子却清楚得很,否则也不会有海丰的今天。他请你来当行长,在我看来是为企业延揽人才,绝不是培植私党。”
黄文灿真是推心置腹来了?既然人家已把话说开,苏浩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说:“在我心里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身为海丰银行行长,我的职责就是辅佐董事长,让银行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没错。”黄文灿点头笑道,“我就知道,一个喜爱东坡的人,一定会是坦荡君子。”
“你过奖了。”苏浩对黄文灿的戒心,当然不会因为一席话就烟消云散。但不可否认,自己对黄文灿的印象又好了些,谈话氛围也越来越轻松。
黄文灿说:“无须讳言,我对宋长海的某些做法不太认同,但他对于海丰,的确是有大功劳的。我听说,你曾和他夫人承诺过,赴美医疗专机的费用由银行承担,怎么最后这笔钱还是由他自己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