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_第一章 C轮魔咒_4 讨不回钱,既不要找市场,更不要找市长(1 / 2)

金牌投资人 龙在宇 2735 字 2022-05-20

4讨不回钱,既不要找市场,更不要找市长

苏晋来到办公室,是约好与方玉斌碰头,一起回江州。苏晋的堂兄苏浩前些日子回到江州,一家人今晚聚会。

蒋若冰离开后,苏晋对方玉斌说道:“你们聊得挺开心嘛!”

“当然。”方玉斌笑着说,“若冰是个好人呀。没有她,我这个人问题还迟迟解决不了呢。”

“怎么,你们都要谈婚论嫁了?什么时候发请柬,我也来讨杯酒喝?”苏晋脸色不悦,嘴上调侃道。

方玉斌说:“我和她谈什么婚,论哪门子嫁。我是说,没有人家搭把手,你怎么肯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当初要不是和她去江州,挨了一通暴揍,你也不会来医院看我,没准现在还跟我闹别扭呢。”

能够让苏晋回心转意,方玉斌还真有些感激蒋若冰,一来去江州讨债遭遇意外,苏晋赶来探视,两人的关系终于出现转机;二来蒋若冰对自己颇为热情,或多或少让苏晋产生危机感。

“胡说!”苏晋脸色转晴,嘴上却不饶人,“当初我是看你被人打得头破血流,一时心软,跟她有什么关系!”

方玉斌说:“既然我都改过自新了,你看咱们是不是该谈婚论嫁了?趁着今天回江州见伯父伯母,我再把这事提出来。”

“甭得寸进尺。今天回江州,是因为我哥回来了,你别光顾着自己的事。”苏晋脸上闪过一丝红晕。

方玉斌收拾好办公桌,又穿上外套,说:“早点出发吧,到了高峰期,路上又堵成一锅粥。你哥好不容易回来,咱们可别迟到。”

一路飞驰,下午5点过,两人便来到江州家中。父亲苏定国一直操心女儿婚事,如今见方玉斌与苏晋和好如初,自是满心欢喜。苏晋母亲与苏浩出来打了个招呼,便回到厨房,忙活起一家人的晚餐。

心情大好的苏定国与方玉斌聊起天,方玉斌问:“伯父最近身体还好吧?”

苏定国点头说:“好得很!白天能吃能喝,晚上睡得香。旁人如果不说,我都快把自个儿的年纪忘掉了。”

苏晋插话道:“身体再好也要注意保养,我怎么听妈说,昨晚你出去吃饭,又破了酒戒,回到家还醉醺醺的。”

“你妈别的不行,打小报告倒不含糊。我们家这乱告状的歪风,该治理一下了。”苏定国为官多年,有时同家人开玩笑,也像在大会上做报告。

苏定国又说:“昨晚是几个老部下请我。如今人家都出息了,有人还当了市领导,我端着架子滴酒不沾,人家还不得说我倚老卖老。”

“都和谁呀?”苏晋问。

苏定国说:“你林叔叔、楚叔叔,还有其他几个,你不认识。”

苏晋说:“听说林叔叔刚调回市里,当副市长了?”

苏定国点头说:“这小子进步很快。我当市委副书记那会儿,他还在市委政研室做副主任,整天窝在办公室给领导写材料。如今,刚去下面当了两年县委书记便高升了,到市政府分管经济工作。”

苏定国接着说:“昨晚所有人都在祝贺小林,他却说压力很大,一上任就碰到烫手山芋。这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各种矛盾爆发出来。尤其是企业债务问题,许多企业欠了一屁股钱,债主没办法,便跑来堵政府的门。”

谈及工作上的事,苏定国这位江州的老领导兴致勃勃:“我对小林说,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内部矛盾内部解决嘛,要相信人民的力量,政府不必越俎代庖。”

方玉斌对江州的情况比较熟悉,尤其自己在江州还有一个亿的账没收回来。当初袁瑞朗借给温玉彪的一亿,因为钢厂项目被叫停,温玉彪跳楼,成为烂账。为了让亿家的财务报表不亮红灯,方玉斌做主把这笔债暂时挂到星阑资本账上。听了苏定国的话,他倒很想知道,这些债务问题怎么个“内部解决”法。

方玉斌问:“你给林市长支了哪些招?”

“没有哪些招,就一招。”苏定国大手一挥,依旧是当年指点江山的模样,“我说,债主要不到钱,跑来找政府,与其躲躲闪闪,不如发扬民主。可以把债主找来,把话说清楚。这个老板欠你们钱,看来暂时还不上了,你们觉着应该怎么办?如果大多数人认为这个老板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妨给他些时间,让他好好做生意,赚了钱才能还大伙。如果你们觉得此人已经烂泥扶不上墙,政府就采取措施,该抓的人立马抓,该变卖的资产马上变卖。能变现多少是多少,最后按债权比例还给债主。”

苏定国面色红润,越说越得意:“不管欠债的老板抓与不抓,债主们能分到多少钱,都由债主们开会投票决定。这样一来,他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堵政府的门?真有无理取闹的,先是耐心教育,实在不行就采取强制措施。”

苏定国说得兴高采烈,身为债主的方玉斌听着却不是滋味。江州政府真要顺水推舟,自己可就为难了。拿钢厂项目来说,现在把资产变卖,根本还不出几个钱来。一旦债主们投票表决,让钢厂继续经营,政府就把烫手山芋扔出来了。谁再去上访请愿,人家只回答一句话——不抓人、不关厂,那可是你们自己的决定!

苏定国谈兴甚浓,老伴却在一旁招呼:“别在那儿卖弄嘴皮子,菜都上桌了,赶紧吃饭吧。”

晚餐的主厨是苏浩,他的厨艺,方玉斌早就领教过。今天的几样家常小菜,依旧色香味俱佳。

方玉斌夸奖道:“哥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你们喜欢就好。”苏浩爽朗地笑道。他的气色看上去不错,似乎已从引咎辞职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苏晋问道:“哥,前段时间你说去美国度假,时间大概一周,怎么去了半个月才回来?”

苏浩说:“在美国待了一周,后来去了新西兰,耽搁了一点时间。”

“你去新西兰干吗?之前没听你说过呀。”苏晋追问。

苏浩眉头微皱,旋即又舒展开:“去看一个朋友,也是临时决定的。”

见苏浩的精神状态不错,方玉斌试探着问道:“回国后你有什么打算?是出来工作还是继续休整?”

“休整得差不多了,该干活了。”苏浩笑着说,“我这个年纪,还是得出来做点事,否则憋得慌。”

苏浩放下筷子,感慨道:“以前工作忙碌,很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正儿八经闲下来后,反倒不是滋味。或许,什么旅行呀,度假呀,只能是紧张工作中的调味品。一旦游山玩水成了生活的全部,那就比工作还累。”

“没错。”苏定国开口道,“浩儿,你的确应当重新出山。遭遇挫折不可怕,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方玉斌问:“你打算继续从事保险行业吗?”

苏浩摇头说:“因为上回千城股权之争的事,保监会对我下达了处罚决定,5年之内不能进入保险行业。”

方玉斌又问:“那你是去……”

苏浩说:“去海丰银行,职位应该是行长。”

方玉斌说:“你这一步,跨越不小。”

苏浩说:“银行与保险公司,总体来说都属于金融行业,有相通的地方。”

对于海丰银行,方玉斌有所耳闻。这家银行诞生于滨海名城西海市,前身是西海市商业储蓄银行。近年来,更名为海丰银行,并成长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业界颇有影响力。

“行长是一把手吗?”官场出身的苏定国,对这个问题尤其看重。

苏浩摇头:“算二把手吧。行长上面,还有一位董事长。”

“行长也不错。”方玉斌说这话既是鼓励,也是安慰。苏浩年纪轻轻便成为保险业少帅,执掌的大安人寿享誉业界。以这种资历去海丰银行做个行长,多少有些屈就的意味。但视频门对他的冲击太大,想要东山再起,不妨把姿态放低一点。

苏浩平淡地说:“我毕竟还是戴罪之身,人家肯把行长位置给我,已经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海丰银行董事长宋长海与我相识多年,论年纪是我的老大哥。我从大安人寿出来后,他就主动联系过。这一次在美国,我俩又数次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