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第七章 互联网金融_4 万达向全国扩张之初,王健林立下一条规矩(1 / 2)

金牌投资人 龙在宇 1781 字 2022-05-20

4万达向全国扩张之初,王健林立下一条规矩

方玉斌清楚,袁瑞朗说的是气话,道的也是实情。人家有牛卡计划,即便所有人反对,又能奈他何?至于三天或一周,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一周后的董事会,方玉斌没有出席,星阑资本的代表在会上投出了弃权票。袁瑞朗所力推的计划,也毫无疑义地获得通过。

亿家的扩张全面铺开,袁瑞朗与美国的风投签署了合作协议,甚至利用二轮融资的机会,企业高管层还获得了相应股权。

一天,方玉斌正在外面和人谈事情,却接到蒋若冰的电话。对方笑呵呵地说:“方总,有件事得麻烦你一下。”

“什么事,你只管说。”方玉斌与蒋若冰的私人关系不错,两人在书店相遇后,感觉蛮谈得来,私下又聚过几次。

蒋若冰说:“上回在旧书店,我记得你把一本台湾翻译的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书淘走了,对吧?”

“没错。”方玉斌答道。

蒋若冰说:“我也很想看这本书,可昨天去旧书店,已经找不到了,敢情被你淘走的是个孤本。”

“向我借书是吧?可以,但不能白借。怎么着也得请我吃顿饭。”一顿饭是小事,方玉斌倒真想和蒋若冰见面聊一聊。袁瑞朗执意推动逆势扩张后,亿家的状况如何?他想听一听蒋若冰的意见。

“没问题。”蒋若冰爽快地答应。

两人见面闲聊了几句后,方玉斌便有意将话题往工作上引:“最近工作怎么样?”

“还……还行吧。”蒋若冰犹豫了一下才回答。

方玉斌说:“瞧你这样子就不怎么行。说说,都有什么烦心事?”

蒋若冰缓缓开口:“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前几天和袁总吵了一架。”

“你和袁总吵架了?为什么?”方玉斌好奇地追问。

蒋若冰说:“袁总想从车贷部调几千万资金出去,我坚决反对,因此产生了分歧。”

车贷部一直由蒋若冰负责,业绩蒸蒸日上。蒋若冰之前跟方玉斌聊过,自己很看好车贷业务,认为这是国内P2P金融的一种可行模式。她认为,P2P金融必须在大银行的夹缝中求生存,主攻小额贷款。而在小额贷款中,信用贷款风险太高,借钱不还的大有人在,剩下的抵押贷款,大致有房产抵押与车辆抵押两种选择。

房产抵押的弊端在于,各地差异太大,导致平台不得不付出高昂成本。比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因为所处城市、地段的不同,价值有天壤之别。放贷前,工作人员必须上门评估。车辆抵押就简单多了,一辆奥迪A6,甭管是在北京还是小县城,价格相差不大。贷款人只要把汽车行驶证的资料传过来,根据车龄立刻能够估算出价值。

因为有抵押物,跑路的风险也被降到最低。对风险偏大的客户,平台会将车辆质押,即把车钥匙留存,车辆停到指定的车库里,以保证一旦出现坏账可以有效控制车辆。对一般客户,不会扣下车辆,而是选择安装定位系统,跟踪汽车运行轨迹。

在蒋若冰一手打理下,亿家金控的车贷业务已成行业翘楚。既有建筑老板抵押千万级豪车,换取急需的流动资金,也有一般人从平台贷走五六万用于日常周转。更可喜的是,因为建立了完善的

风控体系,车贷业务的坏账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

“车贷部门的现金流充裕,支援一下其他部门,没什么大不了嘛。”方玉斌知道,蒋若冰拒绝袁瑞朗一定有她的道理,这么说只为激一激她。

蒋若冰果然滔滔不绝道:“当年万达集团向全国扩张时,同时上马几十个万达广场。王健林立下一条规矩,各项目之间的资金不能互相挪用。他的想法是,一个项目资金链断裂,只是局部问题,可项目之间的资金拆来借去,一旦出问题就是一场灾难。袁总推出的扩张计划,让企业的资金链绷得很紧,此时如果还在公司内部拆东墙补西墙,那么稍有闪失,就会出大事。”

方玉斌抿了一口饮料,说:“听你这口气,对扩张计划并不认同?”

“是的。”蒋若冰回答得很干脆,“日日金公司倒闭后,陆续又有几家P2P金融平台出问题。在整个行业步入调整周期后,我们应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不是冒险扩张。我当然清楚袁总的想法,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利用行业危机完成抄底。但做企业毕竟不是炒股票。其实,只要我们能活下来、挺过去,就是抄了一回大底。”

前段时间,方玉斌与袁瑞朗争执的焦点集中在二轮融资,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反倒忽视了。听蒋若冰这么一说,他也认为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