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第六章 自立门户_5 做人可以凭本色,做事还得按角色(2 / 2)

金牌投资人 龙在宇 2696 字 2022-05-20

方玉斌微笑着说:“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就像练武,招式再快,脚下的马步还得扎稳。”

“稳是基本功,快才是撒手锏。”袁瑞朗轻点了一下头,接着说,“总之,抢抓机遇是目前公司的头等大事。如今,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热潮方兴未艾,这一次机会如果没能把握,可找不到买后悔药的地方。很多时候,时机比战略战术还重要。”

袁瑞朗的谈话风格还跟以前一样,喜欢引经据典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拿起一份文件,指着上面的便利贴说:“这个便利贴,办公室里都会用到,全球一年要卖出几十亿美元。你知道,它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

不待方玉斌开口,袁瑞朗便自问自答:“美国3M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当年想发明一种黏性很强的黏合剂。他打破了许多经验与教条,用全新的比例来混合化学制剂。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他发明的黏合剂,黏性简直弱爆了,比许多普通胶水都不如。不过,新黏合剂的聚合性倒是挺强。用一张纸按住它再拿开,要么被纸全部粘走,要么全部留在原来的地方,不会分开。”

袁瑞朗继续说:“这名工程师看着与自己初衷相去甚远的试验品,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公司同事也认为,黏性这么差的产品,毫无实用价值。很快,3M公司便把这款试验品束之高阁。”

袁瑞朗接着说:“直到几年之后,公司的另一名工程师去教会唱诗班唱歌,在厚厚的歌本里,他会夹几张纸条,便于自己查找歌曲。这种方式有一个坏处,就是纸条经常溜出来。工程师想过,将纸条粘在歌本上,但又会遇到另一个问题,一旦不需要纸条了,撕下来时会把歌本一起撕坏。左右为难间,他突然想到,前几年不是有另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款黏性很差、聚合性很强的黏合剂吗?用这款黏合剂,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他赶快联系上之前的工程师,两人齐心合力,终于发明了便利贴。”

袁瑞朗跷起二郎腿:“这个故事说明,只要时机对了,失败的尝试都会变为天才的创意。如今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好的时机。”

方玉斌很熟悉这位老上司的风格,知道让袁瑞朗一直说下去,能说一个下午。他把话题扯回投资上:“上次你说过,希望能筹集到5000万资金,而距离你的目标,还差2000万。”

袁瑞朗一脸得意:“那是老皇历了。如今我又凑了1000万,启动资金已达4000万。你就快说

,打算投多少吧?”

原本的预算被打了对折,方玉斌手里的钱并不宽裕。但是,其他地方能省则省,投资做项目却不能小家子气,其他地方是花钱,投资却是钱生钱,舍不得付出,哪儿来回报?方玉斌狠狠心,说:“我们再出4000万,占股50%。如何?”

袁瑞朗放下茶杯,兴奋地拍着大腿:“加上你们这4000万,我就有8000万启动资金,比我预计的还要多。这笔钱到了我手里,足够让国内P2P金融的格局为之一变。”

“不过,”袁瑞朗话锋一转,“你们一下出这么多,拿走了相对控股权,对我并非好事。”春风得意的袁瑞朗也摆起谱,开始嫌钱多。

方玉斌说:“我们就是奔着控股权来的。这一点,还请你理解。”

袁瑞朗想了想,说道:“好吧,这一点上我让步。”

见袁瑞朗答应得如此爽快,方玉斌嘴角露出笑容。只听袁瑞朗继续说:“控股地位我都让给你了,其他的事,可得依着我。”

“什么事?”方玉斌问。

袁瑞朗说:“我在设计公司股权时,实施了牛卡计划,将股票分成了A、B两类。其他人持有的,都是A类股票,我作为企业创始人持有B类股票。两类股票的市值与收益完全一样,只是在重大事项表决权上,B类股票是A类股票的10倍。”

方玉斌立刻明白,袁瑞朗之前所谓的妥协,不过是让出一块无关痛痒的飞地,真正关乎战略价值的要塞,却被他用牛卡计划守得严严实实。B类股票全在袁瑞朗手上,真要进行表决时,大局仍由人家掌控。这时,50%的股权倒成了一块鸡肋。

牛卡计划的关键,在给予每股的表决权上:流通股每股为1票,而创始人所持股份为B类股票,其表决权每股为10票。这两类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完全一样,只有在表决的时候,B类股票的表决权才会乘以10倍。这样一来,原始股东在股东会表决重大事务时将具有极大的表决权和影响力。

牛卡计划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此后20多年间几乎绝迹江湖。近来,随着恶意收购的增加,又重新成为香饽饽。美国的谷歌、Facebook、纽约时报、福特以及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均相继推出了牛卡计划。国内互联网企业百度赴美上市时,也使用了该计划。

方玉斌心里寻思,牛卡计划的确是创始人掌控公司大权的撒手锏,当初千城集团如果能使用这项计划,任你赵小轻、曹伯华收购再多股权,王诚也能稳坐钓鱼台,到头来不会这般狼狈。不过,袁瑞朗此时提出牛卡计划,却无异于给自己出了道难题。

方玉斌摇头说:“将股票分成A、B两类,那我们的控股地位还有什么意义,干吗还要投这么多钱进来?”

“怎么会没意义!”袁瑞朗说,“两类股票的差别,仅体现在表决权上。在分享投资收益时,你们占股越多,得到的利益就越大。”

“我们都清楚,投资公司不是来分享什么投资收益的。”方玉斌说,“未来公司估值溢价或是成功上市,我们肯定会套现离场。涉及到股份交易,当然属于企业重大事项,你的表决权那么高,到时你不点头,我们连股份都卖不出了。”

“你说的情况,理论上不会出现。”袁瑞朗摇头说,“反正我手里是B类股票,你们的A类股票谁买谁卖,表决权都不会超过我,我犯不着多事。”

方玉斌说:“理论上不会出现的事,现实中却不乏先例。有个不怎么地道的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利用牛卡计划把投资人坑苦了。股价在高位时,他担心卖盘太多影响股价,便屡屡行使否决权,不准投资人出售股份。而他私底下却大肆卖出股份套现。趁着股价高,他赚得盆满钵满,后来股价下跌,投资人只能叫苦不迭。”

“你说的这家伙我知道。”袁瑞朗说,“那纯属不要脸了,我会是那种人吗?”

“我清楚你的为人,但投资公司的股东们未必清楚,他们有这种担心也很自然。”方玉斌发觉与老上司谈起生意来挺费劲,有些话不好说得太重,有些话还得借他人之口说出。

袁瑞朗说:“咱们的投资协议不妨这样写,其他股东出售股份,创始人享有优先购买权,但不得干预。”他对自己想出的解决之道似乎很满意:“你们出售股份,同等价格下我有优先购买权,这很合理吧。假若其他人愿意出高价,我也不得行使否决权。”

袁瑞朗双手一摊:“我的让步只能到这里了。总之,牛卡计划一定得付诸实施,这是一条底线。越过这条底线,一切免谈。”

方玉斌知道袁瑞朗的倔脾气,他认准的事,几乎从不松口。更关键的是,熟人之间谈生意,往往下不了狠手。他有些懊恼,今天这次谈判,原本就应该安排其他人来。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和熟人谈生意,以后要作为一条准则。

方玉斌权衡之后,答应道:“就按你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