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卫一夜兴奋,一大早就醒来。他等不及喝毕母精心熬制的鲜汤,背了青岛六型照相机,隔了房门喊毕嫣,她不去,他便匆匆告别。大街上,市民喧闹,沸反盈天,像过节一样。洪卫四处打听李总理的行踪,一小时后终于如愿以偿:李总理将乘直升飞机抵达本市,降落于南郊旧公路与新环城公路交汇点。那儿地势开阔,过去是枪毙死刑犯的场所,现在是南北交通要道。洪卫骑车出发,从城南大桥向南,目标相距不远,只十分钟路程。有人呼喊着向南骑,但人数并不多。洪卫又呼了毕嫣,叫她同去。她阻止他,说去了南郊也看不见总理,到时安全措施严密,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根本进不去,不如在城区大街守株待兔,事半功倍。洪卫觉得街上人多,不利拍照,自然选择李总理下飞机的地方。到目的地,约有百人仰望天宇,翘首以盼。
九点,众人仰着脸指指点点,欢声雷动:“来了,来了!”
洪卫抬头,直升飞机闪着银白色光泽,发出震耳欲聋吼叫,在上空盘旋一会,徐徐降落。群众欢呼着围上去,几辆小轿车飞驰而入。望着黑压压人群,洪卫便停下来,他觉得此时人群里面一定保安密集,森严壁垒,便支了车,掏出相机。几辆银灰色小轿车鱼贯而来,他想拍几张照片,却有些犹豫,不知拍照是否妥当。正在迟疑,中间一辆轿车匀速而来。洪卫惊呆了:车窗打开,李鹏总理挥舞草帽,红扑扑脸膛上留印着日照的痕迹,满脸微笑,慈祥地向群众挥手致意。李总理,是李总理!他距离自己不足一米,刚从眼前一晃而过!洪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恍若梦境。他想举起照相机,手臂却沉如千钧;他想跨上车,腿脚却重若巨石。他的身子僵硬,一时动弹不得。
“李总理,李总理!”
“我看见李总理了!我看见李总理了!”
人群骚动,惊喜不已。
“李总理,李总理看望我们灾区人民来了!”一个老人哽咽着,右手还在空中挥动,两行清泪滚落而下。
人群随着车队向城区移动。洪卫冷静了一会,也骑车追上去,进城后,才发现李总理根本就没进市区,群众仍拭目以待。
“李总理上哪里去了?”
“李总理向哪个方向了?”
大家互相探寻,焦急等待,抓着欢迎标语垂头丧气。终于,洪卫得到准确消息,有人看见车队从城南大桥向东了。他便到城南大桥下等,这是进城出城必经之地,李总理肯定会经过这儿。临近中午,几辆小轿车由城南中学方向开过来,洪卫激动地趋步上前。车窗关闭,看不清车内,他没看见李总理,但知道李总理就在车内。轿车拐向南郊。
“李总理要走了吗?怎么不进城吃午饭?”洪卫揣摩着,打听着,大家纷纷摇头。
终于有消息传来,李总理马不停蹄,立即赶赴无锡视察灾情。“哦……”众人脸上写满遗憾。一会儿,直升飞机像一只大鹰飞上天空,银光闪闪,在空中盘旋了一会,昂着头刺向远方。
大家呼喊着,向空中招手。
洪卫的眼睛湿润了。正是吃饭时间,李总理在他牵肠挂肚的灾区忙碌了两小时,没休息片刻,又到其他灾区现场指导工作了。洪卫突然仰起脸,扬起手,对着阳光,对着空中呼喊:“李总理,我们灾区人民忘不了你——”
呐喊悠悠,回声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