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也没想到母亲的病竟会恶化到这种地步。可他又能帮上母亲什么呢?夏华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母亲的病早日康复。
夏华出生在江州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父亲是一位工程师。
夏华的童年大部分在奶奶家度过的。妈妈常年卧病在床。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学习.上班之间。这样照顾了妈妈的任务就由奶奶承担了。父亲好像也适应了这种安排,他只好给奶奶做个帮手。妈妈时常抚摸着儿子的头流露出慈祥的笑容:“好孩子,妈妈的好儿子,别累着,妈妈心疼。”妈妈总是这样说。
“你爸爸上班回来了吗?小华。”妈妈总是这样问。因为夏华懂得妈妈理解爸爸,支持爸爸的工作。所以当妈妈笑爸爸不笑的时候,夏华站在父亲一边;当妈妈哭,而爸爸不哭的时候,夏华又站在妈妈一边。那个时候他什么也不懂。每当他想起自己有爸爸和妈妈的童年,不能说夏华清楚和明白这一切。
……爸爸和妈妈,这是生命的起点。第一个微笑,第一次流泪,第一次喜怒哀乐,第一个童话故事,第一支歌,——整个偌大的世界都是以爸爸和妈妈为中心的。他就发现自己内心中有一种朦胧质朴完美的感觉。再往后妈妈病倒了。于是一切都破碎了。
现在妈妈病重住进北京医院,爸爸也顾不上工作赶去了北京。
夏华只有和奶奶一起住。后来听奶奶说爸爸来信妈妈很想儿子,晚上常做噩梦。梦见儿子在冰上滑冰时掉进冰窟窿里,吓的妈妈说什么也要回来看儿子……
夏华听了奶奶的叙述早已泪流满面了。
后来妈妈走了。临走竟连儿子最后一面都没见到。那时夏华正在念小学三年级。据父亲说妻子临终前直念叨着儿子的名字夏华听了眼泪又禁不住涌了出来。那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对于夏华是永远也难以忘怀的日子。
从此以后夏华父亲便忙于工作.学习.出差,就没有见过他笑容。每次出差回来总不免给儿子捎回一些书籍阅读。
夏华在奶奶家一住就是五年。父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依旧是他一个人支撑着这个缺少母爱的家。有人曾经劝过他再续一个,父亲只是凝神沉思没有吱声。但一直到现在仍旧是父亲孤独一人。五年后夏华父亲买了房,夏华又和父亲一起住。
夏华从新湖明月桥不知不觉来到奶奶的家门口,此时忧郁的心情还没完全平息。
夏华奶奶住在市府街的一条小巷里。这儿有些房屋或许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那些新建的楼房不知注定要支持多少年。这儿离工人文化宫很近,在通往新湖畔的小径中途经新华书店夏华每次从不免要进去看看有什么新书。
夏华奶奶就住在那些经历过几十年的一栋房子里。夏华走进来时奶奶吃过晚饭正在休息。这时她正在休息。
当夏华走进来的时候她立刻清醒过来,睁开眼睛爬了起来——这是一个瘦小干瘪的老太婆。
“啊!你好,我的孩子!”她说。
“你要吃饭吗?”
“不,奶奶。我不想吃。”
“干吗撒谎?干吗撒谎?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在撒谎。”
“不是的 ,真的!”夏华试着再一次推辞,但他突然笑了,不打自招地说:“奶奶,您可真会猜!”
“当奶奶的都是这样的!……去洗洗手!”
夏华在狭小而又肮脏的公用洗手间洗了洗手便坐到桌前。桌上已摆上了花卷,一碗米饭,一盘菜和汤,一个从小他就熟悉的盐碟,碟从中间裂开不知用什么胶牢牢地粘起来。上面画着两只鸟在亲嘴。这两只鸟引起对那些美好而十分遥远的记忆。那时他就坐在那边靠墙的沙发上听故事,画小鸟,观赏鱼缸里的金鱼。
“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又去新湖明月桥了?……”
“是的,奶奶。”刚才下雨回来时听见有人在吹口琴,那琴声好动听,好凄凉!
我想寻其究竟,琴声却戛然而止,好扫兴!
“噢,原来是这样。……”奶奶轻声说道。
“不仅因为这个就惹我的孙子不高兴吧?!”奶奶朝他投过含笑的目光。
“究竟是怎么回事?该不是又想妈妈了吧!“
“奶奶您怎么啥都知道呢?”
“瞧,又来了!我不是说过吗你别嘴硬,我什么都知道!……你那张脸上就是一张招牌——上面都写着呢。”奶奶眼睛四周爬满细碎的鱼尾纹,然而眼睛里却流露出微笑,慈祥和略带狡黠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