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孤军潜入(1 / 2)

夜色如墨,寒风刺骨。天空中挂着一轮朦胧的月亮,洒下幽幽的冷光。

罗卫华和陈飞凡带领着二营的几十个老兵,悄悄来到距离金陵城四公里外的毛家巷外围,远处不时传来轰隆隆的炮声。

这里曾是华夏百姓的安居之地,如今却成了日军的巢穴,寂静的村庄中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便是日军执勤站岗的士兵们,发出的稀稀疏疏交谈声。

“弟兄们,这里就是我们今晚的目标,”罗卫华手指毛家巷所在的位置,低声说道,目光中透着无畏和坚定。

“我们必须潜进去,摸清鬼子的动向,为接下来保卫金陵城的战斗,做好万全准备。”

二营的那几十个老兵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认真和坚毅。寒风刮过,这些精锐老兵身上的军装在夜色中轻轻飘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他们如今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这种行动他们不是没见过,说是九死一生,都已经算乐观了。

而罗卫华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据司令部的侦察兵报告,鬼子在这个据点里驻扎了一个联队,同时这里还是日军前锋指挥部的所在地,鬼子总部进攻金陵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很有可能会发到这里的指挥部执行。

我们今晚的任务就是渗透进这个据点,想办法秘密潜入鬼子的指挥部,获取鬼子进攻的相关情报,并尽可能探明鬼子的大致兵力部署。”

罗卫华说着,目光很快便转向了陈飞凡,道:

“陈连长,你来带冲锋班的兄弟们潜入鬼子据点,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想办法获取鬼子的最新行军动向。

我带着弟兄们负责在外围接应,一旦有异动,你们只要想办法发出信号,我会立刻带着兄弟们增援。”

“嗯。”陈飞凡点了点头,这个行动计划是他和罗卫华一起定下来的。

罗卓英的话,他们并非没有考虑,但无论是罗卫华,还是陈飞凡,都并不认可对方的观点。他们还做不到和这些国党高官一样,为了所谓的政治目的,对前线将士的性命置若罔闻。

当然,他们也很清楚,这次任务的难度非同小可,孤军深入日军据点,稍有不慎,二营仅存的这几十个老兵,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而为了不打草惊蛇,陈飞凡还特意从二营中挑选了十名精锐士兵,组成一个冲锋班。

这些人里面,就有王二毛,曾志武和李大壮等精锐中的精锐,他们都是意志坚定,且真正经历过战场上的血与火洗礼的战士。

“大家行动一定要小心,一切听陈连长的指挥!”罗卫华对王二毛几人嘱咐道,目光中流露出了一丝担忧。

他虽然相信陈飞凡的能力,可这个任务确实太危险了,孤军深入鬼子指挥部,即便是这个神枪手,恐怕都无法顺利完成。

但王二毛,曾志武几人如今跟着陈飞凡,却是毫无畏惧,似乎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他们齐齐对罗卫华挺身敬了一个军礼道:

“是!”

罗卫华深吸一口气,握了握拳头,又朝着陈飞凡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转身对着众人下令道:

“行动开始。所有人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应!”

话音一落,陈飞凡便带着冲锋班开始朝着鬼子据点潜行而去。

他知道冲锋班的兄弟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但他对付现代特种兵,都游刃有余,对付几十年前的小鬼子,更是根本不在话下。

不过,战场之上,嘴皮子是没有用的,陈飞凡准备用实力说话!

夜色愈发浓重,毛家巷在萧瑟的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仿佛一片死寂的幽灵地带,远处只有日军据点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着,刺眼的探照灯在来回扫动。

陈飞凡带头前行,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每一步都悄无声息,仿佛一只飘浮在半空中的幽灵,正要飞去索小鬼子的命。

王二毛、曾志武和李大壮紧随其后,其他队员分散在周围,随时警惕着周围的动静,但很快就有人显得有些吃力了。

要知道,这样高难度的行动,对士兵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二营的这些老兵固然是精锐,可和现代特种兵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更不要说陈飞凡这样的特种兵王牌了。

王二毛、曾志武和李大壮等人看着陈飞凡轻盈敏捷的动作,心中佩服不已,他们虽然还跟得上,但已经相当吃力。

夜风中,队员们的呼吸声几不可闻,只有衣物摩擦的轻微声音和鞋底踩在枯叶上细微的沙沙声。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鬼子据点对面的一处破败的房屋里,这附近有很多这样的房屋,如今都已人去屋空,到处都留有战争的痕迹。

而在他们的附近,不时还能看到几支鬼子的巡逻队在来回走动,鬼子以六名士兵为一队,他们手持步枪,走得整整齐齐。

陈飞凡示意弟兄们停下,打手势让跟上来的另外几人按照计划,三三两两地分散隐蔽起来。

曾志武带着两个兄弟藏身在了断垣残壁的后方,这个位置能让他们随时观察鬼子门外巡逻队的动向,但也需要注意躲避上空来回扫动的探照灯。

李大壮也带着两个兄弟伏在一片灌木丛中,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mp28冲锋枪,枪栓上膛,一旦鬼子的巡逻队和哨兵有任何异动,就会立即开枪。

陈飞凡并不打算带着一个班的人潜进日军的据点。毕竟,这样明晃晃的一大群,就不是来搞刺探,而是来踢馆子的了。

他最终只带了王二毛一个人,这小子脑子灵活,身手敏捷,而且枪法还不错,以前是猎户家的儿子,从小在山林里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王二毛得令,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神情,他紧紧跟在陈飞凡的身后,一只手不时按在腰间的驳壳枪上,显然做好了殉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