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记错,自4月开始,广州的天气几乎全是下雨,即使是难得的晴天也是在工作日,一到休息日就是雨。以前挺喜欢听雨声,尤其是晚上听着雨声入眠会格外舒服,可是这么长时间的雨天,空气中全是潮湿的气味,竟惹得我有点不耐烦了。
在4月之前的某个周末,天气阴,偶尔可以看见太阳光,当时不知什么原因驱使,我竟将家里的被褥、枕头都抱去天台晾晒。那次晾晒虽不及晴天的效果好,却庆幸当时的决定,否则这满屋子的潮湿味会更重,更是担心被褥会发霉。只是家里这些还来不及清洗、晾晒的冬天的衣服一直挂着而不能收起来,每次看到心里就觉不舒服,满心期待着、祈祷着晴天尽快到来。
持续的雨天,家里的卫生不好打扫,每次拖完地都要好久才能干,心里隐隐的不良情绪也没法清理,总想出去走走、聚聚,让被阴雨天封锁的身体得到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洗礼。
说到社会环境,自然想起社交,突然想起这几年减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懒得社交了。这种“懒”,不是身体不愿意动,也不是心理拒绝社会交往行为,而是不想在社交方面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尤其是在维护社交关系方面。
二十多岁的年纪,喜欢经常跟朋友约着去哪吃饭、去哪玩,一起去探索新的发现,那时候精力与时间都挺充沛。似乎在每周三、四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周末的安排,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满心欢喜迎接周末的到来,为周末的安排做各种准备。会固定在每周日去雅村做志愿者,会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聚餐、闲聊,天南海北、思想汪洋;会时常惦记着哪个朋友有多少天没联系了,有多久没有一起出去吃喝玩乐了,没有成文的规定,可就像有个警钟在告诉我需要安排下了-----那时的我,不仅仅是精力旺盛,更是这颗“不安的心”不愿安静下来。
那时的我,喜欢跟朋友相聚,也会有各种办法去维护朋友间的关系,却也能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虽然别人看我总是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但我会经常隔段时间就给自己安排独处,或是待在出租屋里安静的做饭给自己吃,然后看书、写作;或是去图书馆随便拿上一本书,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待上半天,沉浸在书海里去认识不一样的自己;或是去一个想去的地方,即使身边环境嘈杂,我也能内心很平静的观赏周遭的一切……
现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更喜欢独处。偶尔会想去大自然走走,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要去城市繁华处逛逛。当时选择住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地方,很多人不理解怎么跑那么远,也一直有人劝说有机会就要搬到离市区近点的地方,可我只是笑笑。这里离市区是有些距离,却也不算是特别偏,地铁出行很方便,与我目前的状态来说挺好的。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可以更加沉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有很好的借口不再为了维护人际关系而去参与一些社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与热闹隔离开而更方便亲近自然……越长大,尤其到了三十岁之后,自在、不被束缚的生活状态、生活圈子是心里更想追求的状态。
“以前的时候,想玩命地做加法,让人生有更多可能性。但中年以后,这种状态就要收敛起来了,要重新清理自己的人生,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是前些天上班路上听书时听到的一段话,当时内心像被振动了下,这不就是我目前的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