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末海军主要指郑芝龙麾下庞大水师,而此时明朝在朱慈烺的调整下,水师并不止郑芝龙一支。
郑森从郑芝龙军中独立出来,皮岛沈世魁也有百艘大战舰和商船,登莱总金日观麾下也有近百艘战船,还有施琅和黄蜚两支水师。
郑森麾下有大型战船近百艘,基本都是郑芝龙舰队的主力战舰,现在又加入八艘大型战舰,实力肯定暴涨。
施琅率领的麾下有战舰三十艘,运兵船等加起来达到八十艘左右,黄蜚麾下水师战舰和施琅舰队规模差不多。
不过这次施琅舰队又增加六艘大型战舰,实力已经超出黄蜚一大截。
由于生产力问题,黄蜚他们这支舰队想要增加新的大型战舰,至少要等到年底才校
除此之外,舟山和广东都有水师,主要是一些卫所,由于常年没有新船下水,只能依赖那些较战船,称为巡逻船更加合适。
以后大明舰队作战,肯定要靠四大舰队,现在这些型水师到时将全部变成巡逻船,放开海禁后,他们要保障前来大明交易和出口贸易的商船。
英国佬这次入侵大明,好像几个月后才离开,朱慈烺知道不用太着急,郑森他们有足够时间赶到事发地!
郑森已经是大明侯爵,又是现在大明海军最高长官,此事全权交给郑森去处置即可,他相信郑森会做的很好。
而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土地改革要全面展开,为此,朱慈烺要亲自前往南京坐镇。
神武二年六月三日,朱慈烺端坐在皇极殿龙椅之上,今日这个朝会可能是他今年最后一次,因为第二日他将率军南下。
朝堂上新任内阁已经到齐,他们分别是内阁首辅孙传庭,内阁次辅卢象升,阁臣冯英,杨廷麟,李岩。
还有一个内阁阁臣洪承畴,暂时不在京师,他正在山东进行土地改革,只有完美完成山东土地改革,洪承畴才能回朝。
六部尚书除了刑部尚书冯英外,基本上都换了新人,吏部尚书有孙传庭兼任,户部尚书左懋庚,工部尚书陈子龙,礼部尚书杨廷麟兼任,兵部尚书卢象升兼任。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现在是英国公张世泽,右都督有秦国公孙应元担任,海军都督为朱成功。
现在大明除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外,还成立一个最具权威的机构,那就是大明军机部,神武皇帝朱慈烺担任军机部部长,成员有孙传庭,卢象升,黄德功,孙应元,周遇吉,曹变蛟,朱成功七人。
五军都督府负责练兵,兵部主要负责调兵和后勤保障,军机部统筹全局并负责指挥战斗。
大型战斗调兵必须通过军机部,神武皇帝朱慈烺可以随意调动所有军队,朱慈烺不在的情况下,调兵需要经过军机部多数人同意才能通过。
除特殊情况外,超过万饶兵力调动,都必须通过神武皇帝和军机部同意,不然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兵。
除此之外,新成立海军部和三大舰队,海军大都督乃是神武皇帝朱慈烺,海军都督朱成功。
南海舰队有海军都督朱成功亲自担任,施琅担任东海舰队副都督,北海舰队副都督为黄蜚。
另外还成立近海舰队,近海舰队主要负责近海巡逻和海上治安,近海舰队都督为金日观,两个副都督为沈世魁和郑鸿逵。
掌管长江水师的总督诚意伯刘孔昭能力有限,卸任抄江总督。把长江水师并入近海舰队,有近海舰队副都督郑鸿逵负责内河防御。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版图内,除了何腾蛟和瞿式耜,就得数到福建势力——郑芝龙。
郑芝龙固然是郑氏集团的首领,不过隆武帝被拥立,其实与郑芝龙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时郑芝龙盘踞福建,主要精力还是在自己的家族事业上,参与拥立朱聿键的,是郑家另一位大廓—郑鸿逵。
郑鸿逵是郑芝龙的亲弟弟,这点在名字上似乎看不出来,这是因为郑鸿逵是他进入官场后的名字,他的本名,叫做郑芝凤。
郑芝凤就是郑芝龙安插在官场的郑氏代言人,与大哥相比,他在集团内的业务,主要是负责官场的对接,于是他长期待在南京,并得到了个镇江总兵的官职。
弘光帝被俘,潞王朱常淓降清后,大家迫切需要再拿个皇帝出来。
这时郑氏在福建势力虽大,还远远没到可以一手操纵帝位的地步,于是众文武纷纷来到福建开会,商量帝位人选。
这个人选,可选之人其实已经不多,从血统上来,唐王朱聿键已经是离太祖血脉较近的一个。
加上他在之前给总兵郑鸿逵,户部主事苏观生,右副都御史路振飞,礼部尚书黄道周等饶印象都不错,认为他是贤王,几位大佬一合计,就打算立朱聿键。
不过在立朱聿键这件事上,郑芝龙一开始就不热心。
朱聿键就任监国后,接下来就面临要不要称帝的问题,在这件事上,郑芝龙再次表明了他的态度,就是不想让唐王称帝。
还是靠着郑鸿逵的坚持和劝,郑芝龙才没有继续坚持,可见郑氏集团内部,在拥立上的意见也并不统一。
从后续事态的发展来看,郑鸿逵和郑芝龙的不同态度,代表着郑氏集团的分裂,在此时就已埋下隐患。
众所周知,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源于他被隆武帝赐姓。
不过,郑氏集团最早被赐国姓的,并不是郑成功,而是他的堂弟,郑鸿逵的儿子郑肇基。
事情是这样的,郑鸿逵拥立隆武后,愈发感觉自己的人选无比正确,想要进一步同朱聿键紧密联系。
所以把自己的儿子郑肇基介绍给了朱聿键,朱聿键也感激郑鸿逵的拥立之功,一看就明白了意思,那就这么着吧,赐你国姓,以感念支持。
赐国姓,现在看来,就是随手一指,你从此跟我的姓吧。
不过事实上,可没这么随意,因为皇帝们行事,并不是随心所欲,不管干什么,都有祖制礼法,还有大臣们进行约束,皇帝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政府班子。
明成祖时期,三宝太监本姓马,因为在靖难之役里表现出众,是太监中的战斗机,朱棣一高兴,给他赐了姓,但赐的并不是国姓,而是“郑”姓,这就是郑和。
可见,国姓不是随便赐的,连有战功也不行,赐给郑肇基国姓,代表着对郑鸿逵莫大的信任。
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一个社会的翻版,时时刻刻充满明争暗斗,更不要郑家这样富可敌国的超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