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是叶家的远亲,十七岁那年家中父母都死了,就来定京城投奔叶家,哪怕做个丫鬟也好,只希望有口饭吃。
叶广生夫妇心善收留了她,有一次叶家人去郊区的大宅避暑,叶广生外出打猎似乎遇到了什么困难,到了晚上还没有回来,跟随而来的仆人们全体出动寻找叶广生。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那么多打猎经验丰富的小厮都没能找到叶广生,偏叫赵氏给找到了,那时叶广生断了一条腿,人也发着高热,四周黑灯瞎火的,根本走不出去。
无奈两人就在野外待了一宿,第二天天亮,赵氏才搀扶着叶广生回了家。
这本是一件有惊无险的喜事,谁知不知怎的就传了出去,很快,传着传着就变味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叶广生和家中的一名侍女在野外独处了一宿。
接着,赵氏远房亲戚的身份也被扒了出来,传言越发的不受控制,开始有传闻称赵氏本就是小时候家中给叶广生定下的妾室,人家姑娘长大后来寻人,哪知叶家主母善妒,愣是不肯认下当初的亲事,赵氏本来是来做姨娘的,这下变成了下人。
很快,叶广生在朝中的政敌也有意无意的用这件事在皇上面前攻击他,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外面的流言满天飞,赵氏一个姑娘家走到哪儿都被人指指点点,就连府中的下人们也开始对她表现出了冷淡和鄙夷——他们认定了她是故意和侯爷在野外过了一夜的,她就是来诚心勾/引侯爷。
叶广生和罗雪娟婚后非常恩爱,自罗雪娟生了儿子叶靖琛后,叶广生便答应妻子绝不纳妾。罗雪娟为人和善,叶家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她的,那些下人们见罗雪娟愁眉不展,就纷纷为主母抱不平,对赵氏恶语相向。
赵氏本没有那个歪心思,自己的名声本就受了辱,现在又被针对嘲讽,一时想不开下投湖自尽了。
万幸人是救了上来,没有闹出人命,但赵氏投湖时是寒冬腊月,人在几乎结冰的冷水里受了寒,大夫说她不仅落下了干咳的毛病,今后很有可能再也无法生育了。
这个消息对赵氏来说是晴天霹雳,她一个未出嫁的姑娘本就坏了名声,现在又落下了病根儿,身体虚弱也就罢了,连孩子都不能再生,哪个男人还会要她?万念俱灰下,赵氏又闹着寻死。
对叶家来说,这件事同样是无妄之灾,家中侍女被传和主子有染,侍女不堪受辱投湖自尽,人是救了回来但却丧失了生育的能力……每一样拿出来都够叶广生喝一壶的了,若是政敌咬死了这件事,在皇上面前参叶广生一本,叶广生的仕途怕是会受到影响。
夫妻二人商议之下,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纳赵氏过门,给她个姨娘的身份,只是不知她是否愿意。
罗雪娟忍着心痛,亲自去和赵氏说了这个决定,那赵氏倒是个有骨气的,虽然答应了可以做妾,但却另有一番说辞。
当时,她当着叶广生、罗雪娟和很多下人的面说道。
“奴婢来到叶家只是想有个容身之所,绝无攀龙附凤之心,那夜和侯爷在野外彻夜未归实在是迫不得已,奴婢和侯爷也是守着礼节,未曾有半点逾越之举,天地可鉴,若是奴婢有半分谎言,现在就让一道雷劈死。”
“侯爷夫人好心收留奴婢,奴婢却给二位惹了这么大的麻烦,实在是心中有愧,本想一死了之落得个干净,但老天爷竟然不收奴婢这条命。或许是为了惩罚奴婢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奴婢落下个不能生育的病根儿,这辈子算是毁了,也不敢再有嫁人的心思。”
“侯爷夫人看奴婢可怜,愿意给奴婢一个身份,平安终老,奴婢本不该腆颜接受,但人死过一次后就会格外的惜命,奴婢不想再糟蹋老天给的第二次生命了,自是不会再寻短见。如今抬奴婢当姨娘,既可以解了叶家的困,也能让奴婢后半生有个着落,奴婢便厚着脸皮答应了。”
“只是奴婢实在无法伺候侯爷,也不能伤了夫人的心。奴婢再次立誓,只做侯爷名义上的妾室,绝不会有夫妻之实,若违此誓,就叫奴婢不得好死。从今往后,奴婢只愿有一间可以落脚的小屋,终日吃斋念佛,了此残生。”
这番话一说出口就引起了千层浪,众下人议论纷纷,叶广生无奈的叹息,罗雪娟感动的落泪,只有赵氏一脸平静的看着四周错落有致的房屋,她知道这里将是她度过余生的地方。
遗憾吗?赵氏在心里问自己,遗憾是会有的。她像所有待字闺中的姑娘们一样,无数次的幻想过自己未来夫君的模样,幻想过婚后的生活,以及要生几个孩子。
可是她知道这些幻想终究永远成了幻想,再也没有实现的那一天了。她曾发过誓绝不给大户人家做妾,事到如今也只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她再也无法身着大红嫁衣的嫁人了,再也不能生儿育女、儿孙满堂了。这一切都是谁的错?是叶广生?是那些在背后嚼舌根的无聊之辈?还是她自己?
不,他们都没错,只能怪她命不好。罢了罢了,当初饥寒交迫的来到叶家,也不过是想求个温饱,如今早就做到了,她不能要求太多,人得学会知足。
她知道以叶广生夫妇的仁善,余生都会善待她,她有了依靠,这一辈子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没什么可再抱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