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2 / 2)

杜宇一声春晓 申吉 2366 字 4个月前

德润被逗笑了,道:“你以为还是游山玩水呢?并不去东京那样的大城市,沿路都是些小地方,你跟欢儿、阿诺说好了没?让她俩好好收拾收拾,过冬的衣服都得带上了。”

“哪儿那么吓人,到地儿再买呗。”

“跟你说了,都是小地方,你想穿着粗布麻衣,大冬天的冻得瑟瑟发抖的?人都不跟你这样儿的做生意!”

“哦。”妙清瘪了瘪嘴。

“还有,后面在路上不一定有驿站之类的,今儿你就写封信,好歹叫你姨娘你祖母知道你过得不错,也让她们放心。”

“是。”

“你别阴阳怪气的,再过几个月就十六了,可惜你及笄之年,家里一件件的祸事,也没好好安排,这下好,又天天在外面飘着,我也不知道这对你是好还是不好,哎,我盘算着,等你生辰,咱们差不多该到江南了,到时候咱们歇半月,带你好好游玩游玩。”

“真的啊?”妙清瞪大了眼,见德润一副又要说教的表情,赶紧补充道:“我这就去写信!”

说罢,妙清便一溜烟跑出了门。

“她最近如何?”没拦住妙清,德润只得转头问起小程哥来。

“小姐是极聪明的,学东西快,记性又好,就是还有些不踏实。”小程哥也如实回复。

“嗯,她从小就是家里人捧在手心里的,人机灵,也是太机灵了,很多东西用些小聪明就到了手,便不太能沉下心来。她要是不耐烦,你也不用迁就她,她也不是那种小气的姑娘,该制着她的就制着。”

德润又摇摇头,自顾道:“她这个性子,怕是要吃次亏才能收回来。”

“爷您放心,我盯着呢,不会叫她吃亏。”

“倒也不必,你看好了,掂量着,若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儿,让她吃点苦头,也是好的,不用护得那么紧。只是要记得提前找我商量。”

“明白。”

说是急着北上,但其实路上一行人还是走走停停的,采买货物、检视铺子,该做的一样都没少。

德润也不食言,真就在五月赶到了杭州,给妙清办了生辰宴,由着她疯玩了半月有余。

汪家在杭州有好几间铺子,妙清软磨硬泡的,终于说服德润把其中一间交给小程哥和自己一起代为打理。本来在杭的铺子都在一位老道掌柜手上,这掌柜也是个爽快人,便将一处小铺面放给两人了。

是日德润闲来无事,便悠悠地去那小铺面,预备瞧瞧妙清做得如何。

到门口,便见门两边挂着“绝不售假,诚信经营”的匾额,德润愣了一愣,笑着摇摇头,进了铺子。

天热,铺子里也没什么客人,妙清坐在边角的小椅子上,胳膊搁在小桌子上,眼也是睁不开了,脑袋也一点点地往下掉。

站在柜台后边打着算盘的小程哥见来人是德润,赶紧故意咳了两嗓子,妙清这才惊醒,赶忙起身,叫伙计搬椅子倒茶。

德润摆了摆手,道:“不忙,我就是来逛逛,你俩看起来倒是挺闲。”

妙清也清醒了,递过茶,笑道:“三叔,实在大中午的,没什么人,我是有些撑不住。”

“这便罢了。”德润喝了口茶,又道:“怎么我看门口的匾额也换了?”

小程哥瞧了一眼妙清,也没说话,妙清没注意,笑着回道:“我让换的。”

“我便料到如此,今儿就叫伙计搬回去吧。”

“为什么?”妙清讶异。

“你没注意到咱们家每间铺子都有这两块匾额?”

“注意到了呀,可我也没在意,现今这铺子我和小程哥管着,才上了心叫搬出来的,怎么?有什么讲究吗?”妙清有些急了。

“我们汪家做生意,从来是诚信的,不然咱们家也不会短短几十年扩出这么大的盘子来。”

见妙清摸不着头脑,德润继续道:“只是‘绝不售假,诚信经营’这样的话,本就是汪家的规矩,该是摆在每个汪家人心里的,你把它放在外面,是想给谁看?”

“啊!”妙清立马悟出了其中的差别,揪着衣角道:“我明白了,我只是想着,这间铺子客人少,多宣传宣传也是好的。”

“咱们做这药材生意,本来便是搭上了这些年边境战乱的风,我们家是赚得多了,可那些平头百姓可就苦了,所以打一开始,你祖父就立下了这誓言,每家铺子都有这副匾额,这为的是自己的心,不是拿来专给外人说看的,咱家也不是靠这些做买卖的,不用这些噱头。”

“哎,三叔,我知道啦,我这就叫人搬到内间,还放在里头,叫家里人记着这话。”

“是了,便是为了家下人好好待客,不昧良心的。”

德润也明白刚才的话重了些,于是松了口道:“你年纪轻,万事都想快点儿拿到结果,也是无可厚非,这些事儿本就是要慢慢教给你的,你能记到心里去就好。”

妙清是对事不对人的,德润的话她自然懂,当下便转了笑脸道:“臻儿知道三叔是为我好,臻儿记着呢。不过到底是祖父,真是有好生之德。”

德润一听,差点没喷出口茶来,他稳了稳道:“你又瞎说,这词是乱用的?往日你们到底是怎么看老爷子的?他要不是有大智慧的,我们家能成今天的样儿?我们家生意上的规矩啊,大半都是从他那儿起的!”

“哎,说到底,还是老爷子在家事上不过问,竟在你们心中也没落下个好印象,你要是知道你祖父在外头生意场上的名声,定是要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德润叹气道。

妙清听了,故作老成,点点头,又逗得德润笑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