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焉识接过一看,什么天仙阁玫瑰粉的胭脂,万宝坊碧玉的璎珞,飘香阁的金桂酥酪,两个小牛皮的拨浪鼓,备注:要一模一样的,等等列了十几页纸。
“这吃的用的我尚能理解,怎的还有拨浪鼓。”
“哦,那是给我大姐家的两个小侄儿带的。”
“任重道远。”李焉识拍了拍他的肩。
李焉识一语言尽,忽然下马,追随着目光所及,凑上前去。
“这个,不错。”
草草用过饭,刘副尉提溜着大包小包,剔着牙,带着其余将士晃晃悠悠在回梦粱的路上,消食。
而李焉识,不在其中。此刻,他纵马奔腾赶赴白水城。
有件事,他务必亲自搞清楚。
白水城,不同于梦粱的纸醉金迷,洛京的气象万千。
它远离国都,坐落边陲,背靠群山,只有一条大道通尘烟,因此,官府治理较为松散。
地利人和,许多门派皆在此开宗立派,亦有不少闲散江湖人士在此修行或是隐居。李焉识视之为洪水猛兽的绝云派正坐落于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有人的地方,万物滋生。
宁安司,正是如此诞生。
白水城习武之人众多,大小门派林立。决斗,庆典,帮派火拼,门派集会,招纳弟子,诸事繁多,并非一城之府衙所能管理。
以决斗为例。
决斗,或起于对自身实力的迷之自信,或起于对对方实力的认可,或起于世仇等等,并不一定要其性命,但一定要分个高低。
总之,就是老子要跟你干一架。
出于此类需求,决斗便具有了一定的观赏性。
因此,决斗之人往往会提前定制一身一出场就惊艳四座,打斗时富有美感,即便落败也让人心颤的战衣。
再选个良辰吉日,于白水城看客最多,最显眼之处,决一死战。
在白水城,仅是决斗,便已经发展到需要提前七天预约场地了。
一乡有一乡的风俗。在白水城,府衙并不会出面制止,因为,根本打不过。
而且,这在白水城,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这些年来,专门写战书的先生已经从一纸一笔一墨升级成了有独立的小铺子,专门送帖的小微镖局也应运而生。
不必说毕生研究决斗时服装的实用性与美观性之两全的裁缝,专注于给兵器造型提升的兵器行,更不必说提前七日便开始公然下注的赌坊,专职在决斗场地卖板凳瓜子小饮料的商人,还附赠解说,以及骨伤专科的医馆,棺材铺,丧仪队,氛围组等等。
这些,都在宁安司手下井然有序。
官府能管的,管不了的,不想管的,宁安司管得都很周到。
还是以决斗为例。
在白水城,决斗发展至今,已经失去了最初本身的原始意义。
因此,决斗时,最重要的是拉风。
拉风,得有风。
故而城门楼子成为了众多决斗者的不二之选。这便苦了看守城门的官兵了,打又打不过,赶又赶不走,堵塞交通不说,看完了还留一地的瓜子儿果皮。
宁安司闻之,直接拉了一队工匠,在不远处的横山底下开辟了一片空地,复原了一座更高大气派的城门楼子,还在四周另外多辟了一圈,除了设了些看台外,还造了些店铺的框架,美名横店,付费入驻。这些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赶了两天的路,马快累瘫了,从鼻孔沉重地出气儿,李焉识也终于到了一间铺子的门口。
这家铺子,坐落在闹市,门头上挂着“江湖小报”四个红漆大字的牌匾。
店面很小,只容一人宽进出,他目中无它,径直走了进去。
“这位大侠,要买点儿什么?是本期江湖月报还是打探消息?”一位书生打扮的小童迎上前来。
“我找白晓声。”
“白掌柜今日不一定在……”
“我找他,他就一定在。”他的话听起来,不容推辞。
李焉识舟车劳顿,从梦粱到洛京,再到白水,他不眠不休赶了两日,此刻疲惫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即便没瞪着人,看起来也很是可怖。
“那我进去看看,白掌柜在不在。”小童见此人不好对付,转身佯装着要去后头看看。
“不必,我自己去。”
他不想再多费口舌,轻车熟路地绕过柜台,掀开帘子,扭动了隐藏的机关。一道暗门赫然出现在眼前。
小童见状惊惧万分,赶紧关上了店门,插上了门闩。
“你……你?”
“新来的?以后就认识了。”
他大步踏入。
这江湖小报馆看着平平无奇,内里却大有乾坤。